麻城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江淮分水岭,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6万。
麻城是杜鹃花城。“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麻城是“中国映山红第一城”,“天下第一神龟”龟峰山上有中国面积最大的古杜鹃群落,有北纬30度最红、最美的杜鹃花海。以龟峰山杜鹃花为引爆点,麻城推进全域旅游遍地开花,还有“两湖”(国家湿地公园凤凰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巨龙湖)、“两宝”(“楚天第一塔”柏子塔、“江北第一祠”雷氏祠)、“两峰”(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九龙山、狮子峰)、“两园”(五脑山“国际杰出茶花园”、中国福菊“国家三产融合示范园”)。全市成功创建11个A级景区,其中4A级景区4个。龟峰山5A级景区创建迎来省级验收。
麻城是红军摇篮。麻城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发生地。有7.63万人参加红军,7200多人参加长征,14.3万人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在册烈士12538人。在这里诞生了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部队,每10个红军战士就有一个是麻城人,走出了王树声、许世友、陈再道等49位共和国将军,“全国第一将军乡”乘马岗镇出了26位将军。全市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3家,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家、省级2家。
麻城是千年古县。麻城有1680多年的建县历史,相传因“献寿仙子”麻姑而得名,是《孙子兵法》中记载的柏举之战古战场,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设县并正式命名,1986年撤县设市。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歧亭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还有16个中国传统村落,小漆园、茯苓窝、丫头山等传统村落保存完好、风貌独特,在全国少有。
麻城是进士之乡。“唯楚有才,鄂东为最,麻城尤盛”。麻城自古文教昌盛,自科举取仕以来,麻城出了文武进士196人,文武举人788名,仅明代就有136位进士入朝,被誉为“明清湖广进士第一县”,明代麻城曾一度是著名的进步哲学和进步文学中心。新中国以来,麻城培育了“两弹一星”功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桓武、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等一批杰出人才,现有在外麻城籍专家人才1691人。
麻城是移民故里。“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麻城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圣地”之一,是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的移民出发地和集散地,是川渝民众公认的“祖籍圣地”,在四川重庆流传着“五百年前一台戏,祖祖辈辈不忘记。问君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2013年以来,麻城深入挖掘移民文化,投资12亿元精心打造国内首个移民文化主题公园——孝感乡文化公园,每年到麻城寻根问祖的川渝人士络绎不绝。
麻城是交通新城。“北京到九龙,麻城正当中。上海到成都,麻城处中途。”麻城位于武汉、郑州、合肥三个省会城市的地理中心,长江经济带与京九经济带的十字交叉处、武汉城市圈与皖江城市带的联接处,是大别山地区交通枢纽城市。境内有大广、沪蓉、麻安、麻阳等5条高速公路,京九、沪汉蓉、汉麻3条铁路,两个二级火车站。正在大力畅通“公运”,提升“铁运”,延伸“空运”,复兴“水运”,力争构建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麻城是国务院批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定位的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湖北省确定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百强储备”县市。2013年以来,麻城县域经济连续9年位居全省生态功能区县市前列,其中有6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2021年10月胜利召开的麻城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成中心、挺进百强、谱写新篇”的奋斗目标,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挺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行列,奋力谱写新时代麻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政区沿革】秦属南郡;两汉属江夏郡(西陵);三国时属魏弋阳郡,后属吴蕲春郡;晋属弋阳郡;南北朝属豫州西阳郡;南梁分西阳郡设置信安县;隋初罢郡为州,信安县属黄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信安县为麻城县,大业五年(609年)废州设郡,属永安郡。唐武德三年(620年)麻城置亭州辖麻城、阳城两县。武德八年(625年)撤亭州,恢复麻城旧制,属黄州都督府。唐元和三年(808年)麻城并入黄冈县,唐大中三年(849年)恢复麻城县建制。宋属淮南西路黄州郡。元初属湖广省黄州路,元大德三年(1299年)又随路改属河南江北行省。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属湖广省黄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布政司。清代,属湖北布政司黄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属湖北省武汉黄德道,后更名为鄂东道(江汉道),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3月11日,麻城县人民民主政府在阎家河成立,属鄂豫行政专员公署,不久进驻麻城县城。1949年10月,麻城县改属湖北省黄冈专区。1970年,湖北省黄冈专区改为湖北省黄冈地区行署,麻城县改属黄冈地区行署。1986年8月,麻城撤县设市。1995年12月,黄冈地区改为黄冈市(地级市),麻城市属黄冈市代管。
【政区沿革旧版】麻城历史悠久,境内诸多出土文物证明,公元6000年前已有人群在举水流域生活。夏商时期境内属于商王朝控制的小方国“举国”,公元前11世纪以后,成为黄国的属地。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地。秦灭六国,兴郡县,先属南郡,后隶衡山郡。两汉时期为“西陵辖地”,隶属江夏郡。三国鼎立,先属魏弋阳郡,后属吴国蕲春郡。
三国归晋。复归弋阳郡。后划归西阳郡。晋永嘉年间发生内乱,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公元338年,后赵部将麻秋奉命在今阎河古城畈筑城以守,遂称该城为麻城。
南北朝时,境内建置更迭频繁,有建宁左郡、长风、赤亭、阳城、彭城、齐安、信安、北西阳、歧亭、梁丰、衡州等名称。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北周攻下长江以北大片地区,境内设立“蔴城县”。隋初,罢诸郡为州,境内为信安县,属黄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信安县为麻城县,仍属黄州府。自此,麻城作为县一级行政区划延续至今,有1400余年历史。
大业五年(609年)废州设郡,属永安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分麻城置阳城县,同年在麻城置亭州辖麻城、阳城两县。武德八年(625年)撤亭州,并阳城,恢复麻城旧制,属黄州都督府。元和三年(808年),并入黄冈县,大中三年(849年)恢复。
五代袭唐旧置,先后属吴、南唐、后周辖县。宋属淮西路黄州。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麻城为南宋北部边界。理宗端平三年避兵乱,县城一度迁至什子山(今市治东40公里)。
元朝统一,初属湖广行省黄州路,后(1292年)随路改属淮西道,次年又改属河南江北行省。至元年间,县治从什子山迁回古城畈。元朝末年,邑人姜铭等筑城于今地,后为县城。
明太祖甲辰年(1364年)属湖广行省黄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布政司,不久改属河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还属湖广。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占麻城,改县名为长顺州。7月,张部入蜀,县名复归。
清代沿袭明制,属湖北布政司黄州府。
民国元年,废除府治,属武汉黄德道(后更名鄂东道、江汉道),1932年,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日军侵华。民国1938年10月,麻城沦陷。国民党县政府迁往龟头河。1940年,日伪在宋埠建县署。1944年,国民党县政府又从龟头河迁往阎河山水湾暇形地,1945年,迁回城区。
麻城县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0年,麻城县苏维埃政府在顺河成立,下辖乘马、顺河、黄土岗、福田河、三河、中宋边区、陶园等7个区苏维埃政府。
抗战时期,鄂豫边区共产党组织在县境南部、西部、东部、北部开展活动,建立了安南边抗日民主政府(1942—1945年)和短期的安麻南行政委员会(1941.2—1942.2),隶属鄂豫边区鄂东行署。
1947年秋,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10月在木子店台子湾成立麻东县爱国政府,下辖9个区。同时,在福田河成立麻城(后称麻西)县爱国民主政府,下辖5个区。两县同时隶属鄂豫第四专署。
1949年3月11日,新组建的鄂豫军区独立师攻克麻城,麻城人民从此获得解放。麻东麻西县合并,在阎家河成立麻城县人民民主政府,不久即进麻城县城办公,下辖10个区政府,至5月,全县划为12个行政区,236个行政村,全县面积3600平方公里,人口58万。
新中国成立后,麻城县隶属湖北省黄冈专区(1970年改为黄冈地区)。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复撤销麻城县建制,以原县行政区域设立麻城市(县级市),仍属湖北省黄冈地区管辖。8月1日,麻城市正式成立。1995年12月,黄冈地区改为黄冈市(地级市),麻城市属黄冈市代管。1998年9月6日,麻城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由旧城区搬迁至新城区金桥大道特1号办公。
【地形地貌】地处大别山中段南麓,东部和北部为山地,西部、东南部为丘陵,西南部为举水冲积平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西三面山脉相连,群峰逶迤。境内最高峰康王寨位于三河口镇,海拔1337.1米;最低点乌龙寨河畔陶家寨位于铁门岗乡,海拔25米。
【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温暖多阴雨,偶有倒春寒,入夏梅雨季明显,雨热同期,秋季干旱少雨,冬季干冷。多年平均气温16.8℃,1月平均气温2.9℃,极端最低气温-15.3℃(197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0.2℃(2003年)。最低月平均气温-2.3℃(2011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6.1℃(2001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5.2℃,最大日较差20℃(1998年3月)。生长期年平均360天,无霜期年平均246.1天,最长达278天,最短为20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48.9小时,年总辐射113.3千卡每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54天。年平均降水量1291.5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13天,最多达134天(2002年),最少为93天(2004年)。极端年最大雨量2009.3毫米(195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683毫米(1978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8月,7月最多。2020年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年降水量较历年明显偏多。年日照时数较历年偏少。年平均气温17.2℃,较历年偏高0.4℃,年极端最高气温38.2℃,出现在8月4日;极端最低气温-7.3℃,出现在12月31日;全年炎热日仅1天。年降水量1930.1毫米,较历年偏多。达到0.1毫米及以上的降水日数149天,其中暴雨日数9天,大暴雨日数2天。年日照时数1825.4小时,较历年偏少193.4小时。无霜期317天。1月多持续阴雨天气,期间出现降雪、大风天气过程。2—3月晴雨相间,气温偏高、日照时数明显偏多。2月中旬出现1次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及雨雪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积雪。4月降水偏少,平均气温略偏低,日照偏少。4月下旬部分地区出现干旱迹象。5月降水偏多,平均气温略高,日照偏少。6—7月降水量异常偏多,平均气温略偏低,日照偏少;暴雨日有7天,其中大暴雨2天。6月8日开始连续出现多轮强降水过程,初期有效缓解前期降水不足造成的局地干旱,部分低洼田块作物出现渍涝害。后期降水频繁,持续的低温寡照、强降水对作物生长影响大。8月降水量偏少,月日照时数偏多,平均气温偏高,高温日14天。9—12月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日照偏少。9—10月出现几次低温寡照天气,对秋收秋种有影响。12月出现阶段性雨雪低温天气,但持续时间较短影响不大。连阴雨:2020年冬季出现罕见的晴朗暖冬天气,冬季无雨日43天,比历史偏多0.4天。日照时数累计293.2小时,较历史同期偏高50.8小时。平均气温7.3℃,比历史同期偏多2.4℃,日最高气温28.9℃,突破历史气候极值。冬季日照时间长,连阴雨时间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较少,对人们生活生产影响小。暴雨:麻城市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4—9月,多集中在5—8月。2020年暴雨日9天,日最大降水量122.0毫米,出现在6月13日。本年度梅雨期43天,累计降水量868.3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多123.7%,造成城市内涝、河堤塌方、农作物受灾,强降水对人民生活生产有较大影响。高温干旱:麻城市历年夏季平均会出现20天以上超过35℃的高温天气。2020年,7月21日出梅以后才开始出现明显的晴热高温,超过35℃的高温日有14天,超过37℃的炎热日仅1天,较历史同期偏少7天。自出梅到入冬期间,雨日51天,较历史同期偏多14天,降水时空分布较为均匀,有效的减弱高温干旱。
【水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1580多条大小河流,汇成纵贯南北的举水、巴水两大水系,其中举水水系面积3137.3平方千米,占85.0%;巴水水系面积506.3平方千米,占14.0%;主要河道有一级河九里冲河、双庙关河等256条,总长426.9千米;二级河跳石河、白果河等11条,总长222.5千米;三级河举水、巴水2条,总长177.9千米。河流总长度827.3千米,河网密度0.2千米每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7.7亿立方米,年排涝量8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11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举水河,干流从北至南长116.9千米,流域面积313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3.2立方米每秒,主要支流有许家河、阎家河、白果河、浮桥河、鄢家河等。2020年麻城年平均降雨量1930.1毫米,汛期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9%。年水面蒸发量1056.6毫米,年最高水位为56.13米,出现日期在7月19日,年最大流量1780立方米每秒,出现日期在7月19日,年径流量7.452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23.6立方米每秒,年输沙量14.7万吨,年最低水位为52.38米,出现在9月9日。流域内年最大降水量张家畈站为2216.5毫米,年最小降水量宋埠站为1631.5毫米。三河口水库年最高水位152.97米,发生在7月19日,年最低水位为141.72米,发生在1月5日。明山水库年最高水位为93.84米,发生在7月19日,年最低水位为86.52米,发生在1月6日。浮桥河水库年最高水位为66.99米,发生在7月21日,年最低水位为60.00米,发生在3月22日。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矿、铜矿、花岗石矿、大理石矿等。饰面花岗岩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主要分布在白果镇、南湖办事处、龟山镇、张家畈镇、盐田河镇、夫子河镇等乡镇,有芝麻白、浪淘沙、平靖红、芙蓉红、雪花白等20多个品种。其中芝麻白品种主要分布在白鸭山矿区,为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商品名称为“603系芝麻白”,俗称“麻城白”。矿区拥有大型花岗岩整体矿山,矿区面积60余平方千米。饰面用大理岩主要分布在龟山镇土门坳、张家冲、石灰窑,白果毛铺以及盐田河镇明山等地。蛇纹岩分布在木子店镇洗马河。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黄砂境内分布广,储量大。境内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一、二级动物有鸳鸯、白冠长尾雉、勺鸡、苍鹰、秃鹫、红脚隼、小灵猫、豹、林鹿、斑羚、蟒、虎纹蛙等14种。全市查明树种61科,299种,其中乔木树种186种,灌木树种93种,木质藤有20种。2002—2003年,进行全市古树名木普查,有古树名木4406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古树61株,树龄300~499年的国家二级保护古树320株,树龄在100~299年的国家三级古树4025株。珍稀树种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杏、榉树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青檀、黄檀、糙叶树等。100株以上连片的古树群有三河口镇隘门关村和夫子河镇接天山村2处。花卉和中药材品种繁多。境内共有100万亩杜鹃林,其中,龟峰山风景区有中国面积最大的古杜鹃(映山红)群落,连片面积达10万亩,生长周期逾百万年,属原生态古杜鹃群落。
【自然灾害】全境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高温、干旱等。洪涝灾害几乎年年发生,主要发生在5—8月,近期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1年7月1—10日,全境发生。这次特大洪涝灾害,造成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67.8万亩,成灾面积48.6万亩,无收面积17.8万亩。基础设施损失严重,房屋进水15.5万间,倒塌3.5万间,全部倒光3900户,全境各行业受灾,直接损失3.5亿元。干旱频繁,春旱五年一遇,重伏旱五年一遇,秋旱两年一遇,伏秋连旱十年八遇。以伏秋连旱为最重,又以西北丘陵为最。2000年发生春、夏、秋连旱,自2月下旬至5月中旬降雨量仅为57.2毫米,为历年同期的16%;汛期“空梅”无雨,6—9月总雨量299.4毫米,只有历年同期的一半,为麻城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百日大旱”。全市受灾人口98.80万人,成灾人口79.6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7万亩,绝收面积37.1万亩,因旱造成损失超过4.5亿元。2016年因暴雨造成局部洪涝频发。2020年暴雨日9天,日最大降水量122.0毫米,出现在6月13日。本年度梅雨期43天,累计降水量868.3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多123.7%,造成城市内涝、河堤塌方、农作物受灾,强降水对人民生活生产有较大影响。
【交通运输】至2021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4826.85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157.191千米,一级公路3.2千米、二级公路389.015千米、三级公路281.024千米、四级公路3996.427千米。路网密度128.8千米每百平方千米。2020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2亿元。境内形成由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有铁路3条,即南北干线“京九”铁路、东西干线“沪汉蓉”铁路和“麻(城)—武(汉)联络线,铁路里程共169.4千米,其中京九正线58.5千米,麻武联络线29.9千米,沪汉蓉铁路81千米。京九铁路设有麻城站,另设有西张店、罗铺、周铁岗、宋埠4个中间站,预留歧亭、中驿两个站;沪汉蓉铁路设有麻城北站。麻城站为路网性二级区段站,是京九铁路十大站之一,有客运和货运两种业务。麻城北站是沪汉蓉铁路“武汉—合肥”段重要站之一,于2009年4月1日开通,其辐射范围包括黄冈市各县市以及周边的大悟、新县、光山、潢川、商城、金寨、新洲等10余县市,人口1232万人,面积29574平方千米,车站候车厅设计容量1200人。2013年12月,麻城北站升格为二级站。大广北、沪汉蓉、麻竹高速公路过境,其中大广北高速公路境内长52.8千米,双向4车道;沪汉蓉高速公路境内长76.52千米,双向4车道;麻竹高速公路境内长5.9千米,双向4车道,有麻城、麻城东2个出口。大广北高速由大庆经北京至麻城、黄州通往广州;沪汉蓉高速公路由上海经麻城、武汉至成都;麻竹高速公路由麻城经红安至湖北竹山。106国道由北京经河北、河南、湖北(麻城)至广州,境内长92.25千米,双向4车道。省道有长三线、胜麻线、麻新线、宋红线。境内长453.3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河南、安徽、黄冈、武汉。全市452个行政村全部修通水泥路。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110千米(届河按1/2算),渡口6个。全市有公路客运站20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1个、三级站1个、五级站16个、货运站1个。
【交通运输旧版】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大别山中段南麓,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和湖北省政府规划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境内现有“四高”(大广高速、麻武高速、麻竹高速、麻阳高速)“三铁”(京九铁路、沪汉蓉铁路、汉麻铁路)“两站”(火车南站、动车北站),106国道纵贯南北,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横穿东西。从麻城市区出发,到黄州、武汉(武汉天河机场)只需1小时,到南京只需2.5个小时,到上海只需4.5个小时,到北京只需6小时。麻城市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两个二级火车站和四条高速公路的县级市,综合交通区位优势在全省仅次于武汉和襄阳。
一、铁路
麻城市现有京九(58.5公里)、汉麻(29.9公里)、沪汉蓉(81公里)三条铁路线,通车总里程169.4公里;有京九铁路和沪汉蓉铁路南北两个火车站,日停靠旅客列车87趟。
二、公路
(一)高速公路主骨架形成。麻城境内现有大广、麻武、麻竹、麻阳四条高速公路,呈双“十字型”交汇,通车里程达143公里。麻城境内高速公路主骨架已经形成。目前,麻城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居黄冈第一,在全省位居前列。
(二)国省道主干线及农村公路加快成网。国省道主干线及农村公路相联成网。
国道3条,总长230.727公里
1、G106京广线小界岭至新洲余家寨全长89.453公里
2、G220东深线河南黄柏山至麻城蔡店河全长71.013公里
3、G346上安线安徽长岭关至红安交界全长70.261公里
省道7条,总长282.480公里。
1、S206三新线三河口镇至罗田新桥全长71.316公里
2、S241矮团线麻城矮桥至团风贾庙全长34.207公里
3、S309张杨线罗田胜利至杨眉河全长7.993公里
4、S320白武线白塔河至红安黄麻岭全长42.212公里
5、S323过三线罗田过路滩至新洲三店全长63.886公里
6、S325夫宋线夫子河至宋埠全长15.027公里
7、S408项麻线河南项家河至麻城市区全长47.839公里
三、水路
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110(界河按二分之一算),渡口6个,渡船22艘,海巡艇3艘。
交通建设完成投资69087万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538.5公里,同比新增35.5公里;年末运营车辆数达到2533辆,其中公共汽(电)车156辆,出租汽车352辆;公路货运量414.5万吨,公路客运量1021.4万人次。铁路通车里程169.4公里,其中沪汉蓉快速铁路81公里。铁路客运量580.2万人次,其中麻城北站331万人次。铁路货运量108.9万吨。境内形成由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有铁路三条,即南北干线“京九”铁路、东西干线“沪汉蓉”铁路和“麻(城)——武(汉)联络线,铁路里程共169.4千米,其中京九正线58.5千米,麻武联络线29.9千米,沪汉蓉铁路81千米。京九铁路设有麻城站,另设有西张店、罗铺、周铁岗、宋埠4个中间站,预留歧亭、中驿两个站;沪汉蓉铁路设有麻城北站。麻城站为路网性二级区段站,是京九铁路十大站之一,具有客运和货运两种业务。麻城北站是沪汉蓉铁路“武汉——合肥”段重要站之一,于2009年4月1日开通,其幅射范围包括黄冈市各县市以及周边的大悟、新县、光山、潢川、商城、金寨、新洲等十余县市,人口1232万人,面积达29574平方千米,车站候车厅设计容量为1200人。2013年12月,麻城北站升格为二级站。大广北、沪汉蓉、麻竹高速公路过境,其中大广北高速公路境内长52.8千米,双向4车道;沪汉蓉高速公路境内长76.52千米,双向4车道;麻竹高速公路境内长5.9千米,双向4车道,有麻城、麻城东2个出口。大广北高速由大庆经北京至麻城、黄州通往广州;沪汉蓉高速公路由上海经麻城、武汉至成都;麻竹高速公路由麻城经红安至湖北竹山。106国道由北京经河北、河南、湖北(麻城)至广州,境内长92.25千米,双向4车道。省道有长三线、胜麻线、麻新线、宋红线。境内长453.3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河南、安徽、黄冈、武汉。全市452个行政村全部修通了水泥路。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110公里(届河按二分之一算),渡口6个。全市有公路客运站19个,其中二级客运站2个、三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16个,货运站1个。
2021年麻城经济总量领跑黄冈,地区生产总值在黄冈率先突破30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再超20亿元并创新高。规上工业企业296家,总产值近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2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和10%,持续跑赢经济增速。县域经济稳居全省生态功能区县市前列,2次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是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