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已成大势所趋,这己成为当前地方本科的共识。但是,到底如何转型,对正处于“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这些高校来说,还处于困惑和彷徨中,还需要找到准确的分类和定位。
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过程中,一部分高校正在寻求“教学服务型大学”分类。近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和铜仁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贵州铜仁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1所高校的7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进行了研讨。
“一部分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将所有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作为这类大学的定位是否合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文华学院院长刘献君对当前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地方本科高校都要向“应用型”转型分类提出了质疑。
“应用型属人才培养目标,而非学校类型。”刘献君认为,高校分类涉及培养目标、学校类型、办学层次、学科专业、服务面向等方面,“而分类是定位的前提与基础,分类不明确,定位就有可能不准确”。
因此,对高校进行科学分类显得非常重要。刘献君介绍,我国大学类型可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服务型、教学型、高职高专。从这些高校的分类来看,“即使是研究型高校,都无法摒弃‘应用’二字。”刘献君说。
“政府提出双一流建设后,大量地方本科大学如何发展?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为之提供了一条发展之路。”刘献君如此建议。其实,在2007年,刘献君就提出“教学服务型大学”概念,并且,他定义为:以本科教学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产出地方需要的应用性成果;大力开展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服务活动,形成全方位为地方服务的体系。
“其实,我也没有想到,这一分类被很多地方本科高校采用,并由此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刘献君教授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并有一批追随者。像业内比较认可的黑龙江科技大学、江汉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宁波大红鹰学院、常熟理工学院、铜仁学院等明确以“教学服务型大学”分类,并且以“全国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研讨会的方式探究此类大学如何建设与发展。
“应用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是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一种新的大学类型,其概念比较宽泛,它不仅包括应用技术大学,还包括教学服务型大学等。”铜仁学院院长侯长林认为,应用型大学不应该涵盖所有地方本科。
侯长林与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在一次中层干部关于教学的研讨会上,铜仁学院文学院院长眼含泪水,以前觉得学中文特有尊严,但是,在地方本科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中文等文科专业失去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向“应用型”转,老师也失去了尊严。
这席话使本身也是学中文出身的侯长林深深地震撼,他由此根据学校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最后他认为:由于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是在师专或教育学院基础上升格而成的。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应用型大学的一种类型,也非常适合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办学定位。
在“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概念指引下,这位文学院院长找到了方向,一方面加强教学改革,一方面研究如何服务地方经济,比如帮助地方打造旅游文化与品牌、传承民族民俗文化等。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发展,顺应了服务经济时代的需求,办学者必须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发展的思想;应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整合起来,完成大学的核心使命——育人。”刘献君说。
“由政府部门主导大学分类,很容易形成一刀切的结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学飞认为,我国大学以985高校、211高校、地方本科、高职高专来分类,“很容易把学校、学生严格地等级化,会使得底层大学就想着层层往上升,不能安于现状”。
“其实,所有大学从功能上来说,都应该有教学和应用的功能。”陈学飞说,“大学的分类与定位都不要把大学捆死、教师捆死、学生捆死,而是应把大学、师生的活力与创新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