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新闻资讯 > 正文

咬紧牙关抢农时 麻城市灾后生产自救见闻

来源:麻城新闻网 | 2016-07-11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11日电 (夏锋 万永庄 王红波)走在“菊花之乡”麻城市福田河镇林家垸村,脚下是大片的河沙,如果不是老乡提醒,真不敢相信这里原本是一片菊花地。

  就在半个月前,这里的菊苗长势很好。1日的特大暴雨造成河堤决口,洪水改道,致使百余亩菊苗化为沙海。

  强降雨导致麻城市96.8万亩农作物受损,其中绝收16.57万亩。灾情发生后,麻城干群联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7月6日,麻城召开生产救灾动员会,成立了核灾报灾、卫生防疫、房屋重建、道路重建、水利设施、通讯电力、农业保收等工作专班,打响救灾重建攻坚战。

  屡淹屡救,屡毁屡栽

  “这些菊花苗子都没救了,怎么还没拔掉补栽呢?赶快加快进度,不然赶不上季节……”7月10日上午,落户黄土岗镇张家墩村的麻城市大自然菊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颂文正在遭受洪灾的菊花园督促改苗补栽。

  “今年的天气对种菊花是个严峻挑战,雨水太多,已经补栽了三次,这次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更是雪上加霜,好好的苗子死得厉害!”看见我们走过来他连忙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望无边的菊花种植园,估摸两三成的菊苗已经受淹枯死,农工们正在抓紧补栽改栽菊苗、追施有机肥料、开展病虫防治,忙忙碌碌,热火朝天。

  据了解,该公司1500亩菊花种植资源圃和示范种植园已经是第四次被淹,但菊园屡淹屡救,菊苗屡毁屡栽,确保9月底能顺利开园,承办好湖北·麻城第三届菊花文化旅游节。

  “6.30”特大洪灾中,该镇农作物受灾总面积达5.48万亩,其中成灾3.36万亩,绝收2.12万亩。截至7月10日,全镇已清沟排积水2.95万亩,水打沙压清退恢复0.66万亩,开展病虫防治3.93万亩,改种补苗1.1万亩。

  千方百计保住“菜蓝子”

  柴米油盐酱醋茶,俗称开门七件事,加上“蔬菜”才算完美。特别是在洪涝灾害过后,蔬菜的短缺将直接波及到人们的生活。

  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麻城市宋埠镇一方面加大蔬菜储备,一方面开展二次育苗,从源头上解决灾后“蔬菜荒”问题。

  兆至蔬菜基地储备了500吨的新鲜蔬菜,其中辣椒150吨、黄瓜50吨、西红柿50吨、土豆100吨、玉米50吨、洋葱50吨、包菜50吨,保障了灾后新鲜蔬菜市场供应,平衡了蔬菜价格。

  科学施救,方能得法。7日,该镇出台了《抗洪救灾农业生产自救实施意见》,发放到所有农户手中,明确种植业、畜禽业、水产业生产自救的办法。9日上午,兆至蔬菜合作社邀请省农科院蔬菜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菜农生产自救,对受淹但未被毁的蔬菜采取扶苗、洗苗、去尖、普喷一遍叶面肥的办法开展自救,最大限度的挽回损失;对于绝收的蔬菜地,全部用旋耕机二次打田,在近五天之内全部改种夏季速生蔬菜,旱地全部改种玉米。

  连日来,蔬菜种植大户李泽惠正在忙着抢种小白菜、辣椒、西红柿、包菜、大白菜、西兰花等夏季速生蔬菜。“水下去了,信心却上来了,感谢农科院专家,镇党委、政府给了我重整旗鼓的信心和勇气。”他说。

  就是瘦几斤,也要把任务完成

  在歧亭镇政务公示栏,灾后重建计划表赫然在目,可以看出,清理掩埋家畜家禽尸体和挨家挨户消毒项均已完成,其它项正在有序开展。

  远红芦笋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曹国宏介绍,年初投资50万元种植芦笋200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他损失210万元。荣盛葡萄种植合作社李红军与曹国宏有着同样的遭遇。目前,他们正在翻耕土地,争取抢收一季度玉米。

  “就是瘦几斤,也要把任务完成。”7日,在接收歧亭党委去荣家洲村驻村救灾的任务后,驻村救灾队下定了不完成任务不撤退的决心。

  荣家洲村是该镇的重灾村,全村372栋民房351栋进水、进水最深达2.3米,倒塌民房15间,冲毁道路750米,农作物种植1700亩全部绝收,6户养殖大户平均受灾50万元以上。

  至9日下午,驻村救灾队已修复冲毁道路750米,保证了村民通行,清除垃圾75车,清理掩埋家畜家禽尸体3万只(头),复耕土地500亩。“电通了,路通了,水也有得喝的了,多亏有镇驻村救灾队的帮助。”荣家洲村受灾群众交口称赞。

0713-2952794

麻城融媒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上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