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新闻资讯 > 正文

“冷浸田”里飘菊香

来源:麻城新闻网 | 2018-01-11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珞 通讯员 胡志喜 赵小灿

   从种植水稻,到成为一家公司的菊花基地管理员,王启正的日子变了。
   “今年家里收入过万元,生活基本没问题。”2017年12月28日,在麻城市福田河镇纯阳山村,56岁的王启正站在田埂上说。他家原是该村的贫困户。
   在他的4亩承包地,过去种水稻,一亩地纯收入只有600多元。其原因是,地处高山下,属于“冷浸田”——水温长期较低无法让水稻高产。
   两年前,这4亩地,以每年2000元价格,流转到湖北金兰农业发展公司,成为菊花基地的一部分。
   去年,这里一亩菊花的产出是5000元到6000元。
   冬日,菊花苗木已凋零,放眼望去,石头垒砌而成的田埂代替了土堆田埂,灌溉排水两用的沟渠也由石头垒成。
   麻城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的土地整治专门按照菊花生产特点而整。连续降雨,排水不畅,菊花就会被“淹死”,所以要建排灌通畅的大沟渠。
   福田河镇产菊花,被称为福白菊,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该镇将其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土地整治前,福田河镇的土地,很少流转,即使流转,价格也不高。”该镇党委书记程伟说。
   “而且小块土地,不能搞机械化作业,公司无法降低成本。”湖北金兰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金东风说,“集中连片的平整土地,才是企业需要的。”
   两年来,该公司在福田河镇流转3600亩地,建起了菊花产业基地。2014年至2016年,沟渠还没有完善,大量的菊花被淹死,导致该公司损失不少。土地整治后,修建了沟渠、道路,去年,该公司菊花基地实现大丰收。
   菊花成熟时,王启正的老伴到金兰农业公司打工,每天摘花可以获得不少收入。2017年,老王家已经从贫困户出列。资料显示,该公司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带动1279人增收。
   福田河镇菊花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是麻城“土地整治与产业扶贫融合”的一个缩影。


   据麻城市国土资源局统计,宋埠镇兆至公司在土地整治区内采取“订单式种植、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保护价收购”模式,带动8个乡镇发展大棚蔬菜基地4700亩,2500个贫困户增收脱贫。福田河镇鸿宇农业公司专注油茶产业,采取“包生产指导、包鲜果回收、包入股分红、包吃住打工”模式,为周边4个乡镇2000多个贫困户创造了持续稳定增收新路径。
   麻城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乡镇坚持打造菊花、油茶、板栗、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近年在土地整治项目区内,建成20万亩产业扶贫基地,带动农民增收。

0713-2952794

麻城融媒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上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