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王本娥让熊老板有时间就把茶籽送过来,按照老价钱给他算。
每年霜降过后茶农开始采收茶果,茶油加工企业会选在10月到11月份,对晒干的茶籽进行集中收购。到了第二年元月份,茶籽品质下降,收购进入淡季,价格也会随之下滑。
但是,只要是拖着茶籽到王本娥的加工厂来销售的茶农。无论什么时候来,她都照收。同时,还会依照每年的收购最高价支付货款。
“诚信姐”,这是麻城市福田河镇种油茶的乡亲,给王本娥起的外号。这个外号,她实至名归。与油茶打了16年交道,与茶农们相识了16年。16年的真诚以待,王本娥才换来了这样的一个美称。
2002年的时候,我们当时是做粮食。做粮食的时候发现很多老百姓家里有很多的茶籽。他们说是从山上野生采摘下来的,除了他们自己要吃的,其它的就烂在山上。
2002年,整个福田河镇,有近10万亩的野生油茶林。那个时候,只有极少一部分被村民所利用,大多数都成了“没人要的孩子”。
行业冷门,没人做,王本娥才想要做。她先后到江西、福建、广东等地考察市场。虽说在外省,这也不是个热门行业,但至少有人收,有定价。只要有人要,王本娥就觉得这个行业有发展的希望。自己对这个行业一腔热血,但是王本娥的家人对她要从事这个冷门行业的态度却很“冷”。
借钱,我那个时候哪里有钱,真的是没有钱。第一个是找亲戚,最少要父母支持,但还是让自己去筹。
王本娥说,她是属于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还要使把劲撞的人。创业之初,举步艰难。没钱、没人、没技术,还没市场。但幸好有一个人不离不弃,创业路上一直与她相互扶持。
记者问李总,家里谁管钱?谁说了算?他说,钱的事情他不管,大事也是他说了算,但就是没碰到大事。
经营油茶加工厂,王本娥和李钢有着明确的分工。李刚负责油茶种植、加工和茶籽收购。王本娥则主要负责营销。两人约定,各管各的,互不干涉。十几年来夫妻两密切配合,企业经营的有声有色。直到2016年,王本娥唯一一次干涉了李刚的工作,就导致企业赔了十几万。
当时下雨,老板姓根本没办法晒干。但他们如果不把茶籽变现,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好过。后来,她说一定要收上来。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来说,是不能收的。
茶果含水量太高,企业收购回来,加工成本翻倍增加。若是不收,大山里的茶农们失去了一年中主要的收入来源,年都没法过了。王本娥态度坚定,一定要收。而李刚考虑企业经营成本问题,与农户商量降低收购价格。
当时我记得九块多,还不到十块钱一斤,晒干了的价格。降低价格他们不卖,到时候要是发霉了就一文不值。最后我们按照干籽的价格收购他们的湿籽。
干籽的收购价收购湿籽,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王本娥就知道这是笔赔本的买卖。明明是亏钱,但王本娥却说她赚了。
收获了老百姓对我的信任。我问心无愧,我无愧于老百姓。换做任何一个年份,我还是会这样做。
诚信做生意,亏本赚信誉,王本娥的油茶加工厂,每年要收购近3000吨的干茶籽进行深加工。到了收购季节,几十公里以外的老百姓都舍近求远的,把茶籽送到她这儿来卖。
她加工的茶油,近一半出口到了国外。在她的带动下,福田河镇的油茶种植面积达到了22.7万亩,油茶树也成为了当地老百姓的“摇钱树”。
看完节目,我们都知道了,王本娥的成功秘诀其实就是“诚信”二字。待人真诚,信守诺言。能做到如此,又怎么可能不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