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新闻资讯 > 正文

麻城木子店吊锅

来源:麻城新闻网 | 2019-12-05

 

  麻城市东部,鄂皖两省交界处,东与罗田县胜利镇交界,南与市内张家畈镇相连,西与本市三河口镇接壤,北与安徽金寨县斑竹园镇共山相靠。相传,古时李姓人士,路见不平出手相助,吃官司而逃亡东山,拆李为木子,开店营生,遂成木子店。昂扬的故事里,传奇了一个小镇。

  是木子店的第一张名片,已有数千年酿造历史。自唐朝黄州刺史杜牧过麻城,留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至北宋大诗人苏东坡高歌“酸酒如虀汤,甜酒如蜜汁。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历代文人墨客盛赞麻城木子店老米酒。苏东坡在黄州府任职三年,多次来到麻城,与友人陈季常品酒、吟诗。苏东坡诗句中的“酸酒”、“甜酒”,指的就是麻城木子店酿造的老米酒。2010年,经审查合格,麻城“木子店老米酒”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麻城吊锅是木子店的第二张名片,历史源远流长。老土灶、老吊锅,人间烟火从此旺——麻城吊锅始于亘古。远古时代,麻东一带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吊锅就是那个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遗留下来的独特餐饮方法,追索它的历史,最少已有两三千年.。

   吊锅,是对原始时代的“共火而食”的远古回忆,是中国古老的餐食形式的一种保留。在远古族群时代,族中年轻力壮者外出采集和狩猎,年长体弱者留家看火,并烹烤食物。外出劳动者日暮归家,寒风暗夜中,大家围定火堆享用熟食安度春夏秋冬。共火而食这种古老的餐食方式之所以能延用至今,与这份亲切感分不开。大雪纷飞的数九寒冬,三五友人,围火共酌,推杯换盏,酒至酣处,豪情洋溢,击掌而歌:“老米酒,蔸子火,过了皇帝就是我。”酒足饭饱,好不乐煞人也。

   吊锅起源吊锅米酒据历史记载唐王李世民起兵初曾在东山一带屯兵数月,时至严冬,给驻扎官兵吃吊锅,饮老米酒,士气大振,奋勇杀敌开创了大唐基业。麻城吊锅自此名扬天下,在大别山地区广为流传。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徐寿辉在转战东山时,让伤病员吃吊锅疗养,伤员快速痊愈,后将吊锅列为皇帝贡菜第一名。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別山,在长岭关指挥战斗,刘邓首长称道吊锅好吃!

   麻城吊锅颇有讲究,自家吃饭一铺一盖,一层萝卜白菜,一层豆腐千张;一般朋友来了,两铺两盖;有远朋而至,则要三铺三盖,为一铺新(新鲜菜蔬),二铺银(鱼块鱼片和豆制品),三铺金(肉和鸡蛋);“四”与“死”音相近,不吉利,不上席。新生儿出世,五铺五盖,意为五子登科;女儿出嫁回门席,六铺六盖,为福禄双全,六六大顺;老人亡故,七铺七盖,与亡灵七七合轨。丧宴的吊锅第七层用豆腐千张覆盖,以示哀悼之孝意;而老人庆寿,新居落成,亲家上门和新婚大宴,必须是八铺八盖,山珍海味俱全,“若要发,不离八”,第八层用煎好的一个个荷包蛋,将全部菜肴盖上,意谓着“元宝堆成山,福寿大如天”;九铺九盖以前只能皇帝享用,现在新时代,人人都可体验皇帝的尊贵。

   麻城吊锅和老米酒如孪生姊妹,同属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围着火塘,挂着吊锅,炖上腊肉和炸豆腐,煨上两壶老米酒,边喝边聊,划拳猜令,蔸子火烧得正旺,锅中煮的热浪翻滚,酒杯中香气袭人,脸上红光满面,周身热血沸腾,那种舒坦、那份惬意,真的赛过神仙,连皇帝都自叹弗如。所以有人说,吃吊锅不喝老米酒,就吃不出吊锅的味道,喝老米酒不吃吊锅,就喝不出老米酒的香醇;吃得汗流浃背、宽衣解带,喝得满面红光,摇头晃脑,才是吃吊锅喝老米酒的最高境界!

  今天,麻城欣逢盛世,跨越式发展盛况空前,全域旅游的号角已经吹响,“大别花乡、孝善麻城”建设如火如荼。老区绿色山水,红色文化,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在游览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中,品尝一盆老吊锅,再品上几杯香甜的老米酒,心旷神怡,留下永恒的记忆。旅游带活了一方产业,农家乐也格外火红,老米酒和吊锅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发展中的老式吊锅已经改良,不再烧树蔸子,有的用机制炭,有的用电,更环保,更省时,更方便食用。从此瑰宝走出了深山,让更多人品尝到乡村味道,寻找到儿时记忆!

0713-2952794

麻城融媒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上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