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湖北麻城市宋埠镇谢店村,是隐藏在山中的一座传统古村落,位于湖北麻城西南边陲,西北和红安县隔河相望。村子管辖着28个村民小组,518户,共有2000多村民,12平方公里,有山林、耕地、水面,植被丰盛,河水蜿蜒,池塘密布,宜居、宜游、宜业。
仔细地端望,可以看到村子的房屋保持着鄂东的传统建筑民居风格,具有高台基、深出檐、美山墙、巧构造、精装饰、红黄黑的特点。房屋依附于地形灵活布局,院落、室内外均有高差,青砖黑瓦,恢宏灵秀。
村子里有一湾湖泊叫尾斗湖,水面如织,将村落和外面的城市喧嚣隔绝着,村中有水,水中有村,阡陌交通,屋舍俨然。村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悬挂着满满当当的腊肉和鱼,洗好的床单在阳光吓晾晒,上面镶嵌着红色的囍字,喜庆和吉祥。鸡鸣声回响,零星的黄狗惬意地在阳光下漫步,大白鹅昂着脖子骄傲地迈着步子,羊群在山上聚集,好像一团团移动的云朵。
村子里满树繁花,花色正盛,春色颇浓,又保持着清明的心境。虽都是梅花,庭院里的梅和田野之间的梅开起来却是十分不同的。几扇木门扉,跨门而进的左侧有一株古意盎然的老梅,开得七八分繁盛,绚烂异常。但又不似桃花那么过于活泼,也不似樱花,偏于纤柔。梅花,恰好有宋人雅士的气质。几阵和风,粉色的梅瓣轻盈飘落,小巧的缱绻的轻触陈年的青砖。
只有一些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人坚守于此。遇上天气晴好的日子,老人们纷纷从堂屋里搬出小竹凳,闲适地坐在院子里吃着瓜子剥着花生,旁边的清茶冒着氤氲地热气,茶叶在水中翻滚,小猫懒洋洋地眯着眼睛,温顺地睡在老人脚跟前,风把院子里晾晒着的衣服吹得快要飘到九十度,一片清明和洁净,有着现世的安稳和吉祥。很多年轻人已经离开,奔往五湖四海的各个城市,或是读书或是工作或是嫁娶;谢店村已成为他们回不去的故乡,花开花落,燕来燕又飞,谢店的美景无数次在梦中怒放。
我们主动走上前去搭话,老人见我们过去,笑逐颜开,像早晨露水里山川草木的爽气。她走路麻利,动作爽快,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子里坐,给我们倒了热茶喝,和我们一言一语地聊着自己远在外地的儿女,聊着村子的前世今生,见证着这里的人来人往。
从老人家里出来,阳光落在身上,异常暖和。明亮而温暖的天气,阳光铺满了整片大地,树叶上泛着光,波光粼粼。我们在村子里漫无目的地徜徉,顺溪而走,去看看蔬果植物的生长。菜薹与蚕豆都开了花,温柔可亲。很喜欢这个时节的野蔬,荠菜、马兰头、豌豆苗,紫云英,香椿头,皆为鲜美。菜地里的红萝卜圆滚滚的露出头来,嫩绿的叶子新润可人意。童年的时候,我挎着小竹篮挑野菜,总是难以忘却的往事。那是小时候和长辈一起游戏般的劳作,充满着山野之趣。
远处有一片小梅林,红红白白相间,一只蝴蝶不经意飞来逗留于自己的袖口。眼前如有霞光,香雾阵阵,小立花下,尤觉有春浓之感。相较于庭院中的梅花,这梅林更具备大自然的感染力,有山林的幽趣。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对于谢店村平常屋后的竹林,我也是爱之不尽的。竹子的好处是一个“疏”字,太阳光照进竹林里,疏疏斜阳疏疏竹,千竿万竿皆是人世的悠远。风吹过竹林,泠泠作响,如环佩之音,洗耳洗心。
初春三月,日色如金, 一整天徜徉在村落之间,好像陈皮一样晒在日光下。在村子里,我们并肩坐在岸边,听着河水拍打着岸边的声音,犹如海浪声。我和朋友在地上捡拾小石子打着水漂,比试谁的涟漪多,谁的石子丢的远,宛如童年的时光。
我们在闻涛亭看书读报,春风拂面,和风习习。我们在当地的居民家中听着鸡鸣犬吠和白鹅的叫声,和老人话着家常,感受着寻常的安稳日子,朴实的快乐。我们在田野里感受着山风日色,嗅着梅花若有似无的香气,清嘉可爱。有那么一刹那,忽然觉得眼前的升平乐事,这一湾河岸宛如春日一场迷离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