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2014年,我应武汉市杰出创业家、湖北格林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启斌先生之邀,去襄阳市南漳县旅行考察期间,翻阅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出品的《新襄阳》期刊,麻城河专题《关注南漳麻城河》等篇章映入眼帘。南漳县有条麻城河,麻城河蕴藏浓厚的历史文化和乡风民俗。
之前,我曾考察过与南漳县一衣带水的荆门市麻城镇。而今,在南漳县又找到一条麻城河。麻城河从肖堰镇发源,流经东巩镇入漳河,汇入漳河水库。
南漳县麻城河旁,荆门市有个仙居乡。康熙年间《麻城县志》记载,麻城县“初分四乡:曰太平、曰仙居、曰亭川、曰孝感。成化八年,以户籍消耗,并孝感一乡入仙居”。
荆门麻城镇、仙居乡和南漳麻城河,与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移民地之一——湖广麻城县,即今麻城市,是否有关联呢?我认为,在湖广填川途中的荆门市麻城镇、仙居乡和南漳县麻城河,都值得研究探讨。因为,从麻城入川的移民,为纪念祖籍地而将麻城地名带入川渝大地,已经成为研究湖广填川历史的重要凭证。
襄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跃华带领专家学者,考察南漳县麻城河古村落文化保护时,东巩党委宣传委员叶经房陪同。我同叶委员交流麻城河历史文化,得知他的祖先从我们麻城县迁居南漳县东巩镇,拜托我在麻城帮他寻根问祖。
《新襄阳》中《拾穗者走进南漳麻城河》记载,麻城河古村落位于南漳县东巩镇北方,这里古色古香,民风淳朴,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该村落由“李、王、曾、熬、秦”五大姓组成,以前是个单独的建制村,2002年与相邻的太坪村合并,五、六、七组方圆十平方公里,就是人们常说的“麻城河村落”。
《新襄阳》中《麻城河老屋的前世今生》描述,在麻城河有一组青砖黛瓦马头墙,条石为基高门槛的古宅明显与众不同,它便是解放前麻城河首富秦心科的私宅,今人口中的“秦家老屋”。秦家老屋的主人秦心科时任南漳县巡检乡伪乡长,外号“秦驼子”,当时麻城河上起东沟下至黄家庄,方圆十里全为秦家田产。秦家在麻城河称富已久,乾隆四十六年记事碑中有“秦家庄”字样,出钱修庙建寨者多为秦氏。秦家高门大户不得随便出入,古宅门口廊檐两旁各置一条青石雕琢的“冷板凳”,没有主人的召见,来者在“冷板凳”上静候。
据考证,麻城河李家老屋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曾家老屋、王家老屋也都有各自传奇的故事。
《新襄阳》中《李家老屋的陈年往事》、《千年青檀树与巨形石碾相映成趣》、《凤凰山寨保一方清泰》、《麻城河的那些老物件儿》、《古村落文化保护何去何从?》和《麻城河旅游攻略》等篇章,分别对麻城河进行了专题研讨。
《“麻城河”原来是“麻冲河”——南漳县麻城河古村落地名考察报告》称,“麻城河”早在民国时期已经使用。1990年《南漳县志》载,麻城河为漳河主要支流茅坪河中段,是茅坪河支流之一,茅坪河上游称为石羊子河,中段称麻城河,五泉山下称茅坪河,在东巩龙王滩汇入漳河。
1984年《南漳县地名志》载,肖堰公社“麻城河大队”辖6个生产队15个自然村,麻城河大队后来改为麻城河村,1987年撤区并乡时麻城河村属南漳县新建的转弯头乡(即太坪街道),1992年转弯头乡更名为双坪乡时麻城河村属双坪乡,2001年乡镇合并时麻城河村归属东巩镇,2002年麻城河村与太坪村合并称太坪村。1999年《中国政区大典》载,该乡辖麻城河等19个村委会;2002年《襄樊年鉴》载,双坪乡辖22个村委会,麻城河仍列其中。
1922年(民国11年)重修《南漳县志 卷六 建置二 水利》载:“麻城河溉杜、陆二坪田千四百余亩”。麻城河地名由来已久,并一直沿用至今。1972年村办小学更名为麻城河小学,当年在校教师李方义就是见证者,如今他已退休在家,对更改校名之事记忆犹新。
但是,《“麻城河”原来是“麻冲河”——南漳县麻城河古村落地名考察报告》亦称,在秦家老屋附近如今用作地沟搭板,乾隆三十六年“重修古庙”功德石碑载“大清国湖广襄阳府南漳县预顺都麻冲河秦家庄司”,另一块断为三截的同治五年秦氏家族记事石碑载“有秦公讳思通者世系可考,生子有二,曰永山、永秀。秀---石峡坪,山公分居麻冲河,已十余代”。
二石碑中的“麻冲河”与民国《南漳县志》中的“麻城河”孰是孰非?为什么“麻冲河”变成了“麻城河”?秦氏记事石碑“麻冲河”是否可信?待考。
麻城河曾因河面较窄,骏马一跃而过曾叫过马跳河,有人想象因本地盛产手工造纸原料竹麻而得名“麻冲河”。但是,该地并无盛产竹麻历史记载,即使盛产竹麻,为什么叫“麻冲河”呢?历史上也无麻姓人居住,故排除以姓氏得名。
荆门市麻城镇有人说,当地曾因盛产麻布而得名麻城。我认为,因盛产竹麻与盛产麻布而得名都不可信。荆门麻城镇无凝是在湖广填川运动中,从麻城迁居四川的移民,因体弱病残等多种原因,既不能前往又不能后退,在荆门麻城集居,年久代远,为怀念祖籍地麻城而得“麻城”。湖广填川途中的南漳县“麻城河”,同样凝为麻城移民为怀念祖籍地而得名。
笔者向东巩镇党委叶委员建议,借鉴研讨中国古代八大移民地之一——湖广麻城孝感乡经验,从考察麻城河村落李、王、曾、熬、秦五姓氏宗谱源流入手,将会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