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读心全先生诗集《巴源挹韵》
熊宏友
麻城乡邑古有一说:东是书香,南有商行,北是酒香,西有田庄。最近读心全先生诗集《巴源挹韵》诗集,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这一说。
认识心全先生是从数年前参加一个集团企业征集辞词的颁奖大会上开始的,记得那一天,他撰写的联句从数万作品中脱颖而出,颁奖会上的心全先生一脸的憨厚和睿智的双眸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此后,因为同是麻城熊姓后裔,亦为文友,在以后的家族文化活动中,我们又成了深入合作的伙伴,每每族中有什么活动,诸如撰写祭文,为家祠撰联赋等自然总少了不他,也是从那时开始,我们便是几乎形影不离。
当心全先生的诗集《巴源挹韵》传至我的手中,顿觉芳芬四溢,她如同心全先生的人生一样,从东边的大山款款走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麻城这座古城,有两条水系发源地,以东边的纯阳山、黄柏山、狮子峰为一条,以龟山为一条。分出了巴河、举水两条水系,千百年来滚滚南逝于长江。这两尊山脉虽不象太行王屋那般高峻,但是她背倚大别山,终年翠绿遮日,百卉吐芳,是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有仙则灵之地,满溢的文化滋养着鄂东这方土地和土地上的生灵。著名学者作家熊召政先生曾在他的多次文化讲座中,把这里并入当代中华四大人才高地之一。心全先生的《巴源挹韵》莫不又一次对这里山水人文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新的诠释。
心全先生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执教于课堂到从事教育工作基层管理,用一介文人对于文化虔诚膜拜的情丝在文化的道路上不断追寻探索,付出了几乎辈生的心血,收获了累累硕果,这在他的那首七绝《获乡村从教30年荣誉证书有感》中有了流露。
杏坛育李州余春,犹似烛光照野屯,
不负囊萤饥渴者,平生无悔帚弥珍。
心全先生挚爱生他养他的这方土地,在大量的寄情山水诗作中呤咏了许许多多的诗作,细诵他的这些诗作,更多的能感受远不止于眷恋这方圣地,而是对这里古老人文有一种新的发掘与升华。
心全先生生于木子店,这在他诗人的眼中俨然是:
灵山秀水虎龙蟠,生态天然蔚大观。
古陆核成恒久远,全球磁谷获名冠。
龟山的杜鹃花在他咏来即是:
殷红似火胜霞天,岩畔溪流自泰然。
树鸟同名难比物,黄麻铁照寸心镌。
他韵叹的板栗:
花开五月漫山崖,传粉蜂蝶戏舞扒。
果缀枝头形刺猬,栗红传口笑哈哈!
他品咏的茶虽只一微叶尖,却意味深厚。
茶
绿叶 嫩芽
七件事 惠万家
家常待客 开门赏她
清晨润心肺 午夜解困乏
速品高中流水 漫吟雪月风花
万丈红尖千杯饮 千秋大业一壶茶
家乡的桂花树,他又是这样吟咏成了:
蟾宫遗爱赐凡家,小院黉门沐锦华。
学子莘莘争折挂,诗歌翰苑木樨花。
读着吟着、涌着唱着,纤纤细手如有万钧之力,深叠的底藴厚重得让人心悦神怡, 徒生出许许多多的遐思和联想。
心全先生平生不喜酒、不吸烟、不玩牌,把自己围进书房,把自己的脚履印在广袤的田园山色,名峦秀水里,高雅而健美。他的宝贵时间的有效利用,让他的墨宝也名声映远。
他的文房四宝吟咏章乐中对湖笔、徽墨、宣纸、端砚的和托,莫不让人久难平静。
《湖笔》
羊毫竹管结同俦,翰苑书斋任尔游。
聿传楚熊彰品节,笔铭蒙氏固金瓯。
风流雅韵兰亭序, 隽美端庄篆隶欧。
每至开怀先接吻,今生伴汝胜封侯!
《徽墨》
黑碳胶质水香馨,馥郁芝兰黝带青。
静止瓶中如处子,动生笔下若龙形。
挥毫描绘凡高意,对帖临摹道德经。
心血一腔凝字画,廷珪史册永垂铭
《宣纸》
孔丹造化弄词章,承载文明若海量。
纸贵洛阳珍翰墨,书家精品荷花光。
传庚进简轩窗月,举案齐眉寿烛香。
与尔结缘常伴守,相濡以沫共天长!
《端砚》
书斋有约缔翰缘,百琢千锤出谷川。
细镂精雕名宝器,脱胎换骨品方圆。
蓝图墨绘凝山水,丘壑胸藏起紫烟。
无税砚田嘉彦种,步蟾折桂谢阿仙!
品吟心全先生的诗,就象静夜消闲中打开TV欣赏着悦耳的韵叹调,乐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