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读了梅君先生《永远的愧疚》,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这不仅梅君先生和我交往甚深,也不仅仅梅君先生的这篇作品获首届麻城信息港网络文学大赛散文类一等奖的原因,更多的应该是梅君先生的这篇杰作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篇4000余字的散文,梅君先生向自己的青年网络朋友讲述了深埋于心底的为人师时那段生活的经历,字里行间,真真切切,与其说是梅君先生的愧疚,倒不如说是先生的人生感悟、职业感悟、人性的感悟。梅先生在文中提到的三位女生,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走出为人师队伍的许多年后,梅君先生如此清晰的记起自己曾经对华的“不知所措”、玲的“不能自拔”以及在郝同学面前表现的“不可饶恕”。并以现在为人父的身份,向青年朋友诉说这段深深刺痛他内心的往事,让我非常感动。他这种悟不是一般性的,是对人性的感悟,是过去和现在责任的感悟,这种感悟在告诉我们,在学生面前,师之言行是多么重要啊!小则影响影响孩子一时的进步,大则影响其一生。我想这对如今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青年朋友不能不说有着很深的启示。
《永远的愧疚》是诉说心灵深处的一段情感,散文的叙述描写表现手法朴实、老到,这无疑源于作者中文科班出身。说它朴实,是叙述干脆利落,并且满溢着一个师者现在的“愧疚”情感,随处夹杂着画蛇点睛般的“议”,如:恋师的女生那段中有这样的一节“我坐在讲台前,她站到我身边,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凑得那么近,将她那已丰满的乳房轻轻地擦到我的肩上,我一边讲着,头脑真的是晕乎了。我将凳子挪了一下,可是她又凑了上来……我现在可以肯定的说,她只有对我这个年轻老师的亲近渴望感,觉得不是成年人之意哦。我这样表述着,已有了深深的罪恶感了啊……”老到主要显示在句子风格上的层次逻辑,内在关联安排,机巧有究,序晰可循,真可谓层层相扣,层层深入。
古往今来,文如其人,血管、水管各出不同。传世之作之所以传世,是因为其文不苍白,意境不单薄,《永远的愧疚》不仅字句秀丽,意境深厚,我想无论是从文、为父还是为师者,读读《永远的愧疚》肯定会和我一样,有这种启迪和感悟的。
衷心希望梅君先生能有更多有重头的作品公之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