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2019年油菜秋播之际,我市遭遇了长期的高温干旱,对油菜播种和生长发育造成重要影响,冬前苗情普遍较差。入冬之后,气温较常年偏高1—2℃,降水也比较充沛,气候适宜,对油菜生长比较有利,生育进程也略有提前。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入春后降水增多,气温升高、气流增强,有利于菌核病发生传播,同时气温波动较大,可能造成部分油菜分段结实。当前正值油菜现蕾抽薹期,即将进入油菜春季管理的关键时间,由于当前疫情发生较重,全市尚未解除人员活动限制,对油菜田间管理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针对当前形势,特制订未来一段时间油菜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为指导油菜生产提供参考。
一是合理追肥,促进长势均衡。针对去年迟播或长势较差的油菜,增施薹肥促进油菜春发是油菜夺取丰收的关键,也是防治春季倒春寒和后期早衰的重要措施。薹肥一般在2月上中旬施用,亩追施尿素5—6公斤和氯化钾1公斤,均匀混合后施用,也可施用相应养分量的复合肥。对旺长的油菜,建议推迟追施或不追施薹肥,尽量控制旺长。
二是清沟理墒,降低田间湿度。黄冈地区春季雨水偏多,清沟排水,减少田间湿度很重要。田间积水会导致土壤通透性变差,影响根系扩展,后期易发生早衰、倒伏。同时,也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可能导致菌核病等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因此,要及时清沟理墒,保持“三沟”畅通,预防降雨导致的渍害。迟播油菜田块,一般草害偏重,针对草害较重的田块,可以在开春早期及时喷施除草剂,抑制杂草生长。
三是积极开展“一促四防”。今年冬季降水和气温均偏高,有利于菌核菌繁殖,加之油菜生育进程提早,双重叠加可能加大春季菌核病爆发风险。建议采取“一促四防”措施(即促进生长结实,防治菌核病、防花而不实、防后期早衰、防“老鼠尾巴”)。油菜初花期是“一促四防”的关键时期,即从全田油菜开始开放第一朵花至全田有25%植株开花。技术要点: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咪鲜安(亩用量100克)+磷酸二氢钾(亩用量100克)+速效硼(有效硼含量>20%,亩用量50克),机动喷雾器亩用药液量12~15千克/亩,一般手动喷雾器不少于30千克/亩。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推广无人机或大型机械喷雾,实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和作业效率,降低防治成本。
四是推广机收,减工降损。大力推广油菜机械一次性收获和分段收获,较少用工成本,降低收获损失,实现节本增效。分段收获可在全田80%左右油菜植株呈枇杷黄时,采用油菜割晒机或人工割倒,在田间晾晒5—7天后,用油菜自走式捡拾脱粒机捡拾脱粒,或人工拣拾后用全喂入式普通稻麦收割机脱粒。分段收获具有损失率低、绿籽率低等特点,为首推技术。对抗裂荚、抗倒性强、熟期早的品种,在全田所有油菜植株全部呈现干枯状态时,采用油菜联合收获机一次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