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新闻资讯 > 正文

同心同力战“贫”

来源:麻城新闻网 | 2020-11-20


——市住建局驻阎家河镇凉亭村扶贫工作队小记


“我脱贫,我光荣,我骄傲。脱贫不是终点,脱贫是新生活的起点”。10月17日,阎家河镇凉亭村脱贫光荣户曾足明在村“全国扶贫日”暨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和表彰大会上满怀激情地说道。凉亭村位于阎家河镇东南部,10个村民小组,394户173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05人,2019年已全部脱贫。近年来,市住建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与凉亭村两委紧密配合,带领全村如期脱贫,画出了完美的“同心圆”,全村贫困户在各方扶智、扶志、扶德下,走出了困境。

筹措资金修建村级公路


“一进凉亭村,尽是垱和坑,车走左右摆,人走两边跳”。工作队刚到凉亭村时,村民们风趣形容村里进出的一条主要村道。这条路原来是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由于年久失修,加之过去运沙车辆多,路面破损严重,群众生产生活很不便利,时常发生事故。2019年5月,经村两委和工作队多次开会讨论,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把路修好,给村民一个交代。村支部书记曾在支部会上说:“今年不修好这条路,我主动辞职”。说干就干,分头行动。一方面恳请镇政府重视和支持,纳入当年村级道路改造升级范围,一方面向市职能部门和凉亭村在外工作的领导、企业家等请求资金支援。在多方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8月底,一条总投资150余万元,宽5.5米,全程黑化、标识齐全、树木成行的村级道路终于修起来了。路修好了,进出方便了,群众喜在心里,笑在脸上,纷纷称赞村里办了实事。入户走访时,群众也更热情了,心也与村委和工作队更贴近了。

贫困户心声之一:儿子有救了


今年48岁的曾足明,凉亭村曾家道场人,2017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今年凉亭村“全国扶贫日”大会上,他满怀感慨地讲述了他家脱贫历程:以前我家日子过得也不错,不幸始于2016年11月2日,年仅13岁的儿子突感不适晕倒在地,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肾功能衰竭。为了给儿子治病,不仅花光了多年的积蓄,还多方举债,向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元。我和妻子都在家里,为孩子治病没有了收入来源,生活难以为继,在村干部多次上门开导下,我终于想明白了,我的儿子还小,不能放弃,我要振作起来,想办法救他。于是我骑上摩托车,带上工具,在城区走街串巷,干起了我在佛山的老本行——管道疏通。同时,村里将我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看病的费用大大减少了,家里的压力也减轻了,妻子的精神也慢慢好转起来了,在家悉心照料儿子。这几年,村里给妻子安排了公益岗位,免费提供桃树苗发展了桃树种植,镇中心学校送教上门为孩子补习文化课。我的生意也慢慢走上了正轨,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还请了好几个工人,妻子闲时时常到城里做家政,家里收入不低,2018年底,我向村里提交了脱贫申请。最令我全家高兴的是,儿子的病情稳定了,手术费也不愁了,我的儿子有救了,我的家有希望了”。

谈到曾足明,不少群众说,从家里突遭变故一贫如洗,到克服重重困难脱贫致富,除了政策好外,曾足明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贫困户心声之二:女儿参加工作了


凉亭村袁家里曾旭霞一家6口人,2013年因病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生病前,她和丈夫在外务工,父母在家照顾小孩,日子也挺好过的。自从生病后,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还欠了债。当时正在一中读书的大女儿曾一度有过放弃学业外出务工的念头,整个家差点被我的病拖垮了。自从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看病费用能报销90%,看病负担减轻了。最关键的是,学校不但减免了女儿学费,而且还有助学金,女儿也可以安心学习。这几年,她的身体也慢慢康复了,村里安排了公益岗位,种植了桃树和野菊花,老公务工工资也涨了,家里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了。今年大女儿从湖北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广东东莞教书,小女儿考取了麻城一中,成绩很优秀,学校也减免了小女儿的学费,发放了助学金。



贫困户心声之三:靠双手养活自己


今年53岁的曾红文是凉亭村曾家院子人,2013年底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提起曾红文,认识他的人会竖起大拇指,虽然视力残疾,行动不很方便,妻子身体也不好,家庭困难,但他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向命运屈服的个性,一步步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曾红文一家5口人,从小视力残疾,行走不便,妻子身体不好,不识字,只能从事简单的劳作,女儿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外务工,儿子正在读中专。全家守着几亩田地务农和女儿务工的一点收入艰难度日,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

精准扶贫后,每月可以领取低保金、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儿子读书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日子慢慢好起来的曾红文开始动脑筋琢磨事儿。当听说他有饲养本地黄牛的想法后,村干部和工作队鼓励他试试,帮忙四处联系,购买了一头母牛。此后,他和妻子把全部精力投到了养牛中,村里专门为他请来了技术人员讲解饲养技术,记性好的曾红文把每个关键细节牢牢地记在心里,边养边摸索,很快摸清了本地黄牛的习性和饲养技术。

据曾红文讲,这几年家里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强,去年10月份装修了房子,年底又卖了2头牛 。他家还有3头牛,另外帮别人放养3头牛也有一些收入 。

“能力有大小,残疾人也可以靠双手养活自己”曾红文说。据他讲,以后每年会增加2-3头的速度,慢慢扩大养殖规模,一直养下去。

扶贫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在阎家河镇,在凉亭村,像曾足明、曾旭霞、曾红文这样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他们曾经因病因残陷入贫困,虽然遭遇不幸,但没有自暴自弃,在各方帮助下,重燃生活信心,自强不息,战胜贫困。(市住建局驻阎家河镇凉亭村扶贫工作队)



0713-2952794

麻城融媒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上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