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提案人】李楷锋
【提案名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提案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麻城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标,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农村文化的历史原因,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建议采取相关措施,解决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国人民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加强麻城农村文化建设,对促进麻城农村经济发展,讲好麻城故事,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大意义。作为基层政协委员,张家畈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李锴锋在长期关注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议”的提案。该提案一经提交,得到了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市政协今年重点督办的提案之一。
农村文化建设举措多多
全市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情况怎么样?日前,麻城广电全媒体记者前往福田河镇等地实地进行调查了解。
作为全镇的朝阳产业,菊乡福田河借力发挥文化作用的积极性,将产业做大做强:努力增强菊乡文艺的凝聚力,保留花挑、莲湘、叉灯等传统文艺形式,并开展各地展演活动;努力激发菊乡文艺的吸引力,不断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培养文化人才,不断开展活动;永葆菊乡文化的青春活力,不断开发新作品,让人民群众的喜爱经久不衰。
福田河镇党委宣传委员吕华告诉记者,福田河镇以系列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了党的惠民政策;经常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了菊乡文化品牌,将文化与菊花、油茶等特色产业相结合,以文化助兴助推乡村振兴。
据悉,该镇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通过完善机制激发吸引力,成立了民间文化传承发展领导小组,每年开展相关文艺活动,一年一会演,三年一比赛。搭建平台激发吸引力,每年投入大量专项资金,改扩建花挑剧院,改扩建镇综合文化站,高标准建设多功能演出礼堂,建设群众文化广场和百姓舞台,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培育人才激发吸引力,全镇组建了30多支文艺队伍,在中小学成立了传承基地,将传统文艺节目纳入课堂教学,让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后继有人。
在福田河社区,记者了解到,福田河社区文化生活有专人负责,已成立8支文艺演出队伍,社区投资200多万元建立5个文化广场,1个文化舞台和1个文化展厅。在经费保证方面,社区拿出一部分资金给予相应的鼓励,从而开展多层次的文化生活。
福田河社区文化展厅,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参观。“一些文化活动,提高了油茶、菊花的知名度,女性通过文艺演出,脸上的笑容多了,身段跳好了,家庭跳和谐了,社会也跳稳定了。”福田河社区支部书记张建斌说。
市文化局副局长余品球介绍,在农村文化建设改良中,文化局等相关单位作了大量工作,规范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硬件设备以及大量文化体验中心,指导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帮助规范农家书屋的管理,对基层文化工作者进行了培训。下一步,还将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区建设契机,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要求,在人才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种种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市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文化形式单一、缺乏管理。传统的节日、婚丧嫁娶等操办上渐渐被吃吃喝喝、鸣放鞭炮等形式所代替,真正的精神内涵、文化精髓被掩盖、被粗俗化,新兴的歌舞等文艺表演,也是徒增热闹,耗费资金,与节日、活动本身内涵联系不大,对文化的传承无益,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和谐。
而且,青年群体同中老年群体分层明显,参与农村节日文化活动积极性不平衡。农村节日文化活动主要是部分老年人和中年人参加,青年农民积极性相对较差,阻碍了传统文化在老一辈到年轻一代的无缝对接。
加之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外调,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对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无疑是雪上加霜。
加之,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村(社区)的“农家书屋”虽然也普遍成立,但是书刊、报纸仅限于上级发放,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面对村民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农村文化产品极度匮乏。
一边是群众的文化生活急需丰富,一边是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种种,敲响了解决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警钟。
农村文化振兴任重道远
在人们的乡愁中,不仅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土社会中邻里互助的社会关系、祖先崇拜的仪式和庙会、乡村戏剧的热闹,这些传统文化将农民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乡村社会。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
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民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日益强烈,与全面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改变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福田河镇宣传委员吕华建议,上级部门加大资金项目投入力度,加强文化艺术人才培训。
李楷锋建议,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增强农村干部的文化意识,特别是文化传承意识,是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根本。同时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完善的农村文化队伍。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农村文艺创作的投入,鼓励文艺工作者到农村采访,体验生活,更多地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内涵,将这些文化精神更好地融入文化艺术中,创作贴近群众生活的、具有健康向上的作品。
农村文化是农村社会发展延续的灵魂和农民的精神寄托。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重点,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农业大市,我们责无旁贷,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