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新闻资讯 > 正文

老之将至,农村如何养老?

来源:麻城新闻网 | 2019-12-19


【提案人】:政协委员侯定平

【提案名称】: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

【提案摘要】:当前,农村老年人“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凸显:日常生活缺照料,身体健康难保障,精神慰藉少,权益受侵害,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突出难题。

  分析原因包括孝德文化的缺失,社会结构的变化,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建议强化思想认识,营造养老氛围,创新养老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发展目标,促进养老产业有序开发,健康、快速发展等。


农村养老问题凸现

  街头村落里,冬天晒太阳的老人忽然增多了,有心人便能一目了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现实老龄社会已经到来,农村如何养老这个问题引人关注。

  据政协委员和记者调研发现,农村老人长期生活艰苦,由于未富先老带来的冲击,生活质量普遍不高,又由于农村青壮年长年外出务工,农村老人单独生活压力大。有的老人要承担隔代抚养孩子、养猪喂鸡、打柴种菜、洗衣做饭等繁杂劳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诸如换个电灯泡都成了难题,身体亚健康、身患多种疾病、常年拖病的情况比较普遍。

  看病不方便、节约省钱的心理、健康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老人往往小病拖成大病,过着“拖一天是一天,活一天算一天”的日子,有的突发疾病得不到及时抢救,很多农村老人过早离开人世,甚至出现边远独居老人过世几天都没有人知道的个案。

  因为年代和农村重人情轻法律,一些农村老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有个别儿女把老人当负担相互扯皮,歧视、虐待、不赡养老人;有的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却不管老人苦与乐,态度冷漠言语粗暴;有的婆媳翁婿关系紧张,老人遭受“冷暴力”;有的侵占老人房产,冒领挪用老人养老钱;有的老人防范意识差能力弱,容易被盗被骗。由于怕影响和睦、怕“现丑”、怕打击报复,不少老人权益受侵害,不敢不愿也不会寻求法律保护,忍气吞声,郁闷在心。

  传统居家养老是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这对于缓解老人内心孤独很有帮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相关机构和政府的养老压力,但也存在一些个案和弊端,打工经济盛行产生大量“空巢老人”,还有一些家庭的儿女为“公平”分担赡养义务,一个养爹、一个养妈,活生生地将二老拆散,老伴之间都不能相互照料。

  人都怕孤独,年老更突出。很多独居老人往往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有心里话无处诉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即使是有儿女在跟前也缺乏沟通。“冬天晒太阳、夏天找树荫、聊聊天、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轨迹,精神慰藉少,有的在迷信中寻找寄托,丧偶老人想再找个老伴,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要顾及方方面面,尤其难过子女关,孤独长期蚕食老人的身心健康。

从保基本兜底线做起

  提案主办单位市民政局在今年机构改革及人事调整大氛围下,专门成立了养老服务科。该局认真搜集、梳理全市60岁老人生活状况,摸清了我市老年人底数,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0万且逐年递增,全市城乡集中分散供养五保老人8926人,其中乡镇福利院集中供985人。经市医院认定的失能和半失能的767人,半护理的417人,全护理的350人。

  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主要是面向困难老人,从保基本、兜底线开始,市民政局对于符合低保条件的特困失能全护理老人,集中到市中心福利院看护和照料,这样就大大减轻了乡镇基层福利院的压力。

  2019年年初,市民政局通过公开招标,投资200万元对中心福利院进行全新改造升级,床位升级到120多个,改造完工后又稳步推进福利院公建民营改革,实行护理服务招租工作,引进第三方武汉圣景养老专业机构,提供专业的高质量护理。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大监督考核约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第三方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带来了专业的团队和先进的管理,从洗澡、洗剪指甲头发胡须等操作细则标准的制订,到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喂饭等,再到与聋哑残疾老人进行手语情感交流,都让服务得到了质的提升。一位在中心福利院住了16年的失能老人邹丰珍感受到了这里的可喜变化,他高兴地说:“住在这里开水有人烧,衣服有人洗,饭有人添给我吃,病了有人招呼,行动不便有专业的护理工帮洗澡,平时没有事就聊天、打牌,这里住又热闹又好。”

  通过争取发改委申报福利院等项目资金,市民政局陆续改造了盐田河、龟山、黄土岗、宋埠等乡镇福利院,在发改项目库的待改福利院有14个,改造后的福利院都严格对照标准要求,配备了应急消防设施(居住房间的烟感报警器和自动喷淋系统等),安装了视频监控、床位一键呼叫系统、升级了老人娱乐室及取暖室。条件改善,床位增加,为以后农村兜底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养老提供了基础平台。

  记者在三河口等乡镇农村福利院采访时看到,福利院供养的老人都具有行动能力,镇卫生院还专门分配了一名卫生员到福利院长期任职,为老人做常规医疗护理,还按要求新增设了临终关怀室。新建的院落,设施完备的各功能区,完善的安全院务管理,让住在这里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盼,怡然自乐。

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

  老之将至是一场你我皆置身其中的变化,从面向困难老人逐步拓展到全体老人,从保基本、兜底线到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持续增长医疗养老服务需求,麻城市和全国一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探索健康老龄化的“中国方案”。

  市民政局副局长黄中福接受采访时说,从增加各类养老服务床位,到增机构和设施,再到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已经搭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但仍存在社会化养老机构力量不足,公办养老机构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不达标,传统农村养老观念跟不上要求等短板。

  针对传统居家养老的一些弊端,我市也出台了多种方法措施,并且形成长效化机制。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老人赡养工作的通知》、《麻城市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帮扶工作方案》,在法律、社会管理和发动市直机关单位帮扶等操作层面,制定农村养老相应措施,在全市开展依法治理不孝行为,切实保障被赡养老人的合法权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我市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养老服务行业。2019129日,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颐年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约,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引领市场整体来组建民办非盈利性机构,将市社会福利院(原光荣院)的养老服务进行整体外包并对外营业,面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养老床位,满足社会需求,取得社会效应。

  同时,市民政局按照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全面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依法做好登记和备案管理,为民办企业参与养老服务行业开方便之门,目前投资700万元占地12亩位于福田河镇虎头狮社区的麻北养老公寓正在备案之中,为子女在外的留守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市民政局局长徐复元表示,在福利院公建民营改革和整体外包的基础上,加大养老服务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中心福利院二期工程建设,对原有的光荣院进行整体外包,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万家巷建设一所社区养老示范点,为居家养老提供一体跟进的社会配套措施等。

  协办单位市医疗保障局在白果、龟山镇卫生院先行开展“医养融合”试点工作,患有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人、大病恢复期老人、残障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等提供医疗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健康管理、一般医疗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等,有针对性的开设老年人健康教育讲座,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市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管理率和服务质量。

  政协委员候定平表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发扬好制度、文化优势,在相关政策规则、资金、资源整合、市场开发、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持续发力,让已经步入老年的人安心养老,让没有步入老年的人无“老顾之忧”,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孝亲敬老,重在基层、重在实践、重在行动。(曾旭、梅海妹)


0713-2952794

麻城融媒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上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