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麻城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光辉的革命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群众基础,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孕育地和传承地之一。
一部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辉煌史诗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麻城是大别山革命的核心地区之一。
大革命时期。1922年前后,一批麻城籍在汉学生在董必武、陈潭秋培养发展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麻城工作组。1925年冬,建立中共麻城县特别支部。1927年5月,中共麻城县委成立。1924年,麻城农民运动蓬勃兴起。至1927年5月,全县12个区,340个乡全部建立农民协会。1927年5月,麻城成立农民敢死队,只有4支步枪,其中一支在战斗中打断了一截,“三条半枪”是大别山农村武装割据的开端。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1月,麻城、黄安两县农民武装和群众2万余人,同时发动暴动,一举攻克黄安县城。“黄麻起义”是中共早期最著名的“四大起义”之一,在长江以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鄂豫皖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麻城苏区是鄂豫皖苏区的核心地区之一。先后有7万子弟参加红军,被誉为“鄂豫皖红军之源”。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武汉大会战期间,李宗仁率五战区司令部驻扎麻城宋埠,是长江以北抗日战场的大本营。小界岭战役是抗日战争中成功阻击日军的经典战例之一。1938年8月,小界岭战役爆发。战斗主要集中在位于湖北麻城与河南商城、新县交界处。敌我双方交战80多天,中国抗日将士阵亡20000余人,日军死伤21886人,是武汉会战中唯一没被日军突破的战略支点,被称为“第二个台儿庄战役”。1938年10月,黄冈中心县委成立了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1939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活动范围在麻城夫子河夏家山、芦柴坳一带,大队长张体学,是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外围直接组织和领导的最大的一支抗日人民武装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的重要力量之一。1946年6月,国民党调集35万兵力对中原军区司令部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中原军区部队主力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麻城境内中共军政人员多被编入解放军随部突围。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驻麻城宋埠张杰村。10月至11月,创建大军南下的最大解放区鄂豫区,鄂豫区党委、行署、军区设在麻城福田河双庙关。麻城有36位开国将军。其中乘马岗有26位开国将军,“三支半枪闹革命、二百战将出乘马”广为传扬。此外,还有未授衔的将领和省军级干部200余人。
麻城的革命斗争史,蕴含着丰富的大别山精神,它是一部传奇的红色经典,一曲催人奋进的壮歌,一部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一座浩然正气永放光芒的精神丰碑
在28年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里,麻城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为中华儿女矗立了一座可歌可泣、重于泰山的不朽丰碑。
坚定信念,紧跟党走。对党忠诚、不畏牺牲的英勇县委。第一任麻城县委有7名县委委员,平均年龄不到24岁。除王树声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外,其余6位都先后壮烈牺牲。1931年,麻城有7位新婚妇女,动员丈夫当红军,解放后全部领到丈夫牺牲的“革命烈士证书”。英雄的麻城县委、英勇的革命家族、英豪的麻城人民,分别从麻城党组织、开国将军、人民群众的角度,折射出坚守信念,紧跟党走的决心,是大别山精神的真实写照。
顾全大局,团结奋斗。1943年3月,彭德怀交给王政柱一项特殊任务:将190两黄金、朱总司令的骡子和望远镜送回延安。王政柱翻山越岭,历经72天艰险,跨越3000余里,最终抵达延安。翻雪山时,肖永正把自己的棉衣送给了缺衣的战士,自己只披着一个草袋。麻城革命儿女与党和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涌现出了无数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典型人物。
勇当先锋,不胜不休。1932年3月,王宏坤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在苏家埠地区围歼国民党军,俘获敌总指挥厉式鼎。此役被美国西点军校列为经典战例研究。1946年9月,李成芳在陈庚的指示下,率部全歼官雀村守敌。国民党军“天下第一旅”从此灰飞烟灭。1947年5月,王必成率华野六纵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击毙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麻城的英雄人民,忠肝义胆、能征善战、前赴后继、冲锋在前,体现了勇当先锋、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
一篇敢为人先报效国家的时代华章
从革命年代“28年红旗不倒”的悲壮史诗,到新时代“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奋斗号角,麻城这片浸润着烈士鲜血的土地,始终将大别山精神作为根脉,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忠诚勇毅激活力。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培训,开展“解放思想、建功支点”大学习大讨论,坚定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诚党性。实施干部上派、交流、下沉、援企等四项行动。聚焦发展一线,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建立干部实绩档案。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决纠治服务企业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
敢为人先促发展。麻城连续四年入围“中部百强县”,位居“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69位。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30.15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0.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省级“瞪羚”企业6家。2024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3个,连续四年到位资金过百亿元。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债券资金98.9亿元。推动总投资达329亿元的11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项目,沿江高铁、大别山电厂三期等项目开工建设。获评全省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
不忘初心惠民生。新增城镇就业1.86万人。新增城区学位6740个,入选首批省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市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县域医共体榜样医院奖。新增养老床位300张,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300户。“多规合一”改革纵深推进。深入实施“四区联动”城市更新,宋家湾特色街区入选省级更新案例。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成功入选湖北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第二批共建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省级专项检查中实现“九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