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清晨,缕缕阳光透过金桥世家小区新栽的桂花树,斑驳的树影洒在“口袋公园”的健身器材上摇曳生辉、清新怡人。小区居民叶辉指着修缮一新的屋顶防水层,笑意舒展:“梅雨季再不用摆一排盆接漏水了,如今暴雨也不怕!”这温馨一幕,正是麻城市金桥世家小区成功从“城市洼地”蜕变为“宜居高地”的生动写照。
破局:党建聚力 居民当家作主
“改造前,小区三分之二家庭遭遇过盗窃,我家就‘中招’三次。”金桥世家小区综合党委书记陈长松说起昔日的治安困局苦笑不已。
面对452户居民多元复杂的诉求,金桥世家小区创新推行“居民点单+政府接单”机制,精准发放452份问卷,密集召开12场居民议事会,让小区主人真正参与关键决策。
党建聚力,党员率先垂范。“我们深入征求意见,梳理出安全、漏水、管网老化这三大最痛点,针对性制定方案。”陈长松说,“党支部和221名党员分片包干,带头做群众思想工作,化解矛盾,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民心基础。”
2024年5月20日,承载着居民期盼的金桥世家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匠心:精雕细琢 焕新由表及里
“以前一下雨,家里就乱糟糟的没法看。”叶辉对过去的窘境记忆犹新。小区旧屋顶是坡屋面结构,还带着杂乱的230余套太阳能设备,漏水频发且隐患重重。面对太阳能设备迁移难题,改造专班联合小区业委会反复沟通协商,最终以“统一拆移、安全规范”方案赢得全体居民理解支持。
技术难题也迎刃而解。“传统防水层易开裂,我们创新采用高分子弹性防水涂料配合界面剂,为屋面及天沟穿上了‘双层雨衣’。”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王永辉介绍,“新建近3000米排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排水效率显著提升。”
改造严格遵循“基础应改尽改、完善能改尽改、提升宜改尽改”原则,精准发力,拆除650平方米违建,规范处置230套太阳能设备;更换1.7万余平方米破损瓦片,实施近5000平方米天沟防水,安装超5000米排水管网,处理600平方米避雷网;修缮3.2万平方米外墙,破旧老楼摇身变为颜值与功能兼具的新家园。
“过去电动车‘飞线’充电让人提心吊胆,现在有了带棚充电桩,手机一扫就能用,安心多了!”业主黄爱霞一边扫码充电一边点赞。如今,小区已新建432平方米非机动车棚、配备65个智能充电位,并优化改造32个机动车位。
“改造后环境变好,设施齐全,闲来锻炼身体,心里特舒坦……”23栋业主李双情为改造成果竖起了大拇指。2430平方米闲置边角地巧变“口袋公园”,新增绿地、5套休闲设施、240平方米活动场地,为居民提供了惬意的休憩空间。
长效:共建共享 筑牢幸福根基
长效管理是改造成功的关键。“我们引入专业物业负责设备运维,充电桩收益部分反哺公共基金。”麻城市住建局旧改办项目负责人杨文斌介绍,“智慧安防系统接入物业平台,故障实时预警,确保‘有人管、有钱修、不断档’。”
为切实保障金桥世家小区全体业主与物业使用人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家园环境,小区业主委员会还精心制定了《金桥世家小区管理规约》。这份规约不仅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准则,更是业委会致力于唤醒和强化全体居民“主人翁”意识的核心举措。
如今漫步小区,暖白色立面与深蓝色屋顶相映成趣,银发族在绿荫下闲话家常。小区内一部已投用的电梯成为点睛之笔——叶辉指着六楼感叹:“腿脚不便的老邻居,终于能常下楼遛遛弯了!”
金桥世家的成功蜕变,为麻城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鲜活样本:坚持党建领航凝聚民心,居民全程参与共商共治,运用智慧化、生态化手段精准解决痛点。它深刻证明,城市更新并非“涂脂抹粉”,而是真正实现居民从“忧居”到“优居”的跨越。金桥世家的“旧改模式”将推广至全市18个旧改小区,书写更多老旧家园的新生故事。(郭玲 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