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市教育局退休职工、共产党员陈光德助推美丽乡村二三事
麻城信息港讯 “户户建楼房,湾前湾后树成行,月月有花赏,四季瓜果香,水泥道路门前过,农家户户奔小康”。对于偏僻的平原小村——铁门岗乡豹子山村细山陈村村民来说,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一个愿望。但如今,在该村村民、市教育局退休职工、共产党员陈光德的精心推动和实践下,这个美丽乡村景象即将实现。
提起69岁的陈光德,熟悉的人有的说他“傻”,有福不享,偏要回乡受洋罪;有人说他“冒”,当个名誉组长想出“名”。其实,他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无非就是想圆一个美丽家园梦,让自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007年,陈光德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后,时不时地跑到离市区40公里远的老家铁门岗乡豹子山村细山陈湾转一转,看到湾前屋后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湾前12亩当家塘大面积淤塞,群众吃水困难,通往湾里的一座机耕路桥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面对此景,他一连几天茶饭不思,彻夜难眠。他想,作为一名退休职工、共产党员,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能褪色,理应为改变家乡面貌尽心出力。于是,他不顾好友的劝阻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走上了美丽家园建设之路,竭尽所能,每年为家乡做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在建设细山陈湾那座即将坍塌的机耕路桥的过程中,他牵头组织群众制订维修计划,利用私人感情筹措资金3000元,并同群众一道抬石头、搬水泥、运沙子、扎钢筋,仅一个星期,就将一座危桥加固成安全桥、放心桥,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009年,陈光德出资购回水泥管100多筒,修建湾前屋后的排水设施,改污水地上横流为地下畅流。2010年,他筹资8000多元,铺设自来水管网,使全湾20多户群众吃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2011年,他又做了一件全湾群众几十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将环湾东、西、南、北全长500米的土路全部硬化扩宽为水泥路,使垸里更整洁,群众出行更方便。
细山陈湾一口12亩的当家塘全被沙泥填满,水草杂树长到塘中央,人畜饮水成了大问题。为了整修这口当家塘,陈光德向上争取资金4万元,将塘中淤泥杂草全部清理,将塘埂砌成石岸,并在环湾周边建成20多米长的绿化带,栽植香樟、桂花、茶树1800多棵。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他每天零晨4点起床,开着电动三轮车到废墟收集废弃的路圆石,可是一块路圆石重达130多斤,一个人怎么也搬不动,于是就找朋友帮忙抬上车。而三轮车一趟只能装三到四块,他就靠蚂蚁撼大树、愚公移泰山的精神,硬是收集到路圆石400多块,然后拆资 4000 元购买一辆二手小车,每趟装四至六块送到40公里远的老家铁门岗乡豹子山村细山陈湾,并亲手一块一块地砌在绿化带周围。5月15日,记者进村看到,当家塘容量大了,水变绿了,人居环境更好了。
其实陈光德的家境并不宽裕,老伴没有固定收入,全家人的生活就靠他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维持。老家的5间瓦房垮塌了几年因为没有余钱进行维修。然而,他对公益事业却特别热心特别慷慨。退休9年来,先后为美丽家园建设争取资金8万多元,自己无偿投入资金3万元,每年回乡义务投劳200多个,自带方便面18箱。从未算过划不来的帐,也没有叫过苦和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本该颐养天年的陈光德,选择了一条退而不休,离岗不离党的晚年生活,积极奉献余热,将文明善举投入到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中。尽管有些人不理解,甚至遭来白眼,但陈光德说,“我坚信我的努力会得到所有人理解。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能为村民服务,我会一直做下去。”(叶青、江红、王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