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在戴红领巾的时候,最喜欢唱的歌是“东方红、太阳升……”那时对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就心生向往。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上韶山的夙愿,一直没有实现。
前不久,市委组织部安排先进性教育办公室成员及督导组全体人员到韶山参观学习,使我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
我们乘坐大巴车行程了几个小时。在离韶山还有几里路程的时候停车,上来一位导游,导游拿起话筒,很亲切地为我们讲道:“欢迎你们来韶山参观,你们来韶山有两年事:一是看一看毛主席,二是拜一拜毛主席……接着为我们讲起了毛主席曾六次回家乡的故事”。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到了毛泽东的故居——上屋场。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毛泽东故居。放眼望去,但见林木青葱,青松、翠竹掩映其中,游人的脚步,惊不走鸟鸣啾啾。阳光下溪水清清,上屋场俨然一座素扑的农家住所,静立于和煦的风中。故居前面有一口椭圆形池塘,名叫南岸塘,中有一堤,将其隔为两口,一大一小,但两水面仍相通。象鼻山之水,绿水青山,交相倒映。塘边有篱笆,垂瓜挂果;塘上方有稻田,清香飘溢。毛泽东的诞生地,就在这塘边南坡上,地势高爽;它的名字没有半点书卷气,全是泥土味,因为相对其它农舍在上头些,故名上屋场。
上屋场的外形与内屋均极为普通。它坐南朝北,呈凹字形,左右对称。它的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72.92平方米,总计共有房屋18间,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正大门匾额上“毛泽东故居”的铜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是邓小平1983年6月27日题写的。
从故居正门进去,南墙有神龛,供祖宗牌位,财神观音。堂屋共有四扇门,左、右通厨室和邻家。前连退堂屋,这是一处洗漱之地,一线蓝天,竹影婆娑,内陈锅灶、水桶。由此入厨房,房侧有一弧形土灶,灶上有饭锅一口、菜锅两口,灶上还嵌有陶质瓮坛,这是座典型的农家灶。厨室内还陈列了大水缸、碗柜、筷篮等物。由厨室往东为横室,内设八仙方桌、板凳、为全家吃饭议事的地方。
与父母卧室相邻,便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住房,陈设简朴,黑色架子床,被子和床单均为青色的大布面料,蚊帐为白色。床边挂一盏桐油灯,毛泽东曾在灯下读史,看各种书刊,寻求真理。东墙挂着毛泽东三兄弟与母亲的合影,从相貌看,毛泽覃极像母亲,泽民与父亲较接近,毛泽东兼有父母的影子。
在此室顶上,开有一个口子,搭梯子爬上去,1925年6月,毛泽东就是在这楼上召开秘密会议,建立了韶山第一个共产党支部。
这里的每件家具、每样农具,每一幅照片,每一块青瓦砖,都是一首诗,一个梦。让我们走进这诗里,这梦里去领略,去遐想。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毛泽东铜像广场。在烈日的光照下,在青山蓝天的映衬下,毛泽东铜像丰采照人,气势磅礴。我们站在毛泽东铜像面前行三鞠躬。这时导游走到我们前面介绍道:毛泽东铜像于1993年12月2日从南京启运,一路经江苏、安徽、湖北、江西进入湖南。据说到达江西时,装铜像的大卡车像有灵性似的在江西停了一夜。毛泽东忘不了他拿起枪杆子闹革命的根据地,在此流连一晚。毛泽东铜像历时五天于12月6日“回到”韶山。这一天,天气格外好,万里无云,微风轻拂,艳阴高照,但早几天还是阴冷天呢?更奇怪的是,韶山冲出现了两个奇景:日月同辉和杜鹃花开,在韶山,冬季12月发生日月同辉,至上午十点多钟,明月与太阳同时映照苍穹,以及映山红满山坡地开放,鲜艳火红,是极为罕见的,这大自然种种神奇的巧合,给毛主席铜像以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铜像重三点七吨,像高六米,基座高4.1米,总高度10.1米,暗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1949年10月1日,揭示伟人与全中国人民和这个光辉灿烂的最难忘的日子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铜像塑造得非常逼真、传神,一代伟人身躯高大、体态稳健,穿着笔挺的中山装,双手握着书卷,环于胸前,眼神流露出深藏在心底的欣慰笑容。这个造型,很显然是毛泽东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之后,向城楼下欢声雷动的十万军民,向全中国四万万同胞以及全世界人民发出深情注视的那一瞬。这是一位世纪伟人和人民领袖自信、坚毅、深情的丰采再现,人们能从他身上感受到巨大的力量,受到莫大的鼓舞,得到心灵的温暖。基座上,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字金光夺目。基座周围整齐地摆放着来自五州四海的人们敬献的鲜花、盆景。
整个广场,气势恢宏、环绕铜像的绿化带植有数十株雪松,其中南、北各十三栋,像后十五株,广场边缘石栏内栽着圆球形的地柏,铜像台下的广场中,有四个方形花坛,内植山茶、冬青、月季。广场后部,环绕着一大片绿菌菌地草地,中间点缀着月季、银杏;一条石板小径在草地穿过,草地边缘傍着淙淙流淌着的清悠悠的韶河。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毛泽东铜像就巍然屹立在这青山绿水间。蓝天白云下,沐浴着金色的太阳,迎着和绚的春风,巡视这大好的河山!
来到韶山,必须去看滴水洞它是令人神往的圣地。滴水洞一带是毛泽东列祖列宗的居地,也是他列祖列宗的葬地,所以这里与毛泽东的一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他最初的艺术思维,也得益于滴水洞美丽的大自然的熏陶。
来到滴水洞门前,但见门楼依山造势,顶部垂着深灰色的石钟乳, 乳上覆着紫藤、络石、乌,古趣盎然,上题“滴水洞天”四个朱红大字。门楼建在水滨崖边,韶山水库波光粼粼,青山劲松如盖白杨挺拔,给游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加上守卫门楼者,仍保留了全副武装的战士,仿佛毛泽东仍在洞中安歇。进得门楼,临水一亭翼然,倚栏俯仰,只觉山风扑面;又见游道右侧岩石壁上,倏然从松树间跃出灵气飞动的“滴水洞”三字,这正是毛泽东的手迹;而在道边一人高的黑色山体上,嵌着一块块名人留言的青石碑,有董必武、聂荣臻1959年3月3日在韶山题词手迹:
山不在高,有宝则名。水不在深,蕴珠则澄。岑同苔异,人杰地灵。鲁之尼山,粤之翠享,以拟韶山,差可比伦……
漫步于游道,仿佛置身于画中,青松翠竹、山花野鸟、歌声使人陶醉,不觉已将人引入滴水洞的腹地——毛泽东度过十余个日夜的一号楼就在这里。
一号楼的南面屏障龙头山,塑有一龙首,置身于幽壑间,山泉如龙涎玉液,淙淙淌出,汇人一清池,池内游鱼历历,游人每在池内净手,以求消病祛灾——这是曾沐浴一代伟人的泉水啊!
在桃树坡上,竹林间,石板小径蜿蜒,八景诗碑,镌刻着《韶山记》和韶山八景诗,字字玑珠。林中另有一亭,名八景亭,亭联古朴:
滴水难干因入海,洞天独异合藏龙。
毛泽东祖父墓地虎歇坪是游滴水洞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松山一号上虎歇坪,须攀援数公里的险要山道,今在林间筑有石径。缓慢行进于这曲径上,虽气喘吁吁,但道旁鸟语花香,挺拔的翠竹时常给人以力量,催人奋进,竹下的幽兰,又给人温馨。登上虎歇坪,在大石鼓旁,毛泽东祖父毛翼臣公已在此安眠八九十年了。虎歇坪,如今已无猛虎,但从石雕之乡浙江温岭运来两头石虎,盘踞于危崖上,活灵活现,似乎在对着韶山的千山万水壑发出雷鸣般的咆哮。在石虎北约十米处,建有一虎亭,亭分两层,金碧辉煌,矗立于丛莽间,亭上彩绘三十七只猛虎;于亭上远眺,八仙吹箫,观音抱子,丞相印、鹰嘴石、滑油潭,黑石寨诸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滴水洞如此奇美,引来无数仙客骚人为之挥毫。它以美丽的传说感化人,以奇异的风景吸引人,以伟人的情操陶冶人。正所谓山水孕育了伟人,伟人的历史更加衬托于这里的奇异的山水。二者相得益章。
离滴水洞不远处就是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纪念馆再现了毛泽东同志戎马倥偬的一生。室内依次陈列了全国六大革命纪念地的彩色图片,即韶山、毛泽东故居、上海一大会址、井冈山黄洋界,遵义会议旧址,延安城全景和北京天安门,以空间转移的形式昭示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置身于纪念馆,只觉松风入户,树影婆娑,大量的革命史料,就是在这样优雅的环境中井然有序进入我们的大脑,心灵也升华到一个至善至美的境界。
毛氏宗祠揭示毛泽东家族渊源,再现毛泽东伟大的一生,是为革命不惜一切的一生。不仅他本人如此,他的家人亦是如此,有如宋朝的“杨家将”,“毛家将”也 可谓是满门忠烈。在展厅第二部分集中介绍了毛家六烈士的事迹。这六位英烈即是毛泽东之妻杨开慧、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其中毛泽覃、毛岸英牺牲于沙场,毛泽建,杨开慧被杀于刑场,毛泽民、毛楚雄则是遭秘密处死,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时期,毛泽东都有亲人捐躯。牺牲的六位亲属中,有两位女性;最年幼的为毛楚雄,仅19岁,最大的也只有47岁,(毛泽民),都是风华正茂大展宏图的年龄。六人中,唯一血染异国地乡,死于帝国主义炮火中的是毛岸英。如此家庭,如此家世,阅之岂能不催人泪下?
毛家六杰,英灵永存,忠义歼秋,气贯长虹,如诗所云:
满门忠烈满门红,勇气豪情贯太空。
六士捐躯殉革命,歼灭凭吊仰英雄。
丹心耿耿垂青史,壮士拳拳建伟功。
今日江山娇胜昔,苌弘碧血跃苍龙。
灵山青水育奇人。韶山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也改变了韶山。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也改变着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可以不知道天下所有的名山,但不能不知道韶山。因为韶山的内涵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亲近,那么密不可分。韶山是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值得每个中国人去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