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生活在一个院子里,因工作性质,整天打交道的是文人居多,交谈往来,不乏很多关乎语言文字的故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发生,细细想来,有些故事的确在特定场合起到特殊效果。一直想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供日后茶饭之余贻笑大方之用。
请 客(一)
中国人好客,这是传统留下来的。不管你请客家里有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热情和氛围。曾记得有一次,某君小请三人聚会,当众发话:“今天我请客,不喝两瓶酒就是不给我面子!”你听听,多么豪爽待客之道,容不得你不开怀畅饮,不醉不归。我当时劝另一位客人:快喝快喝,否则不给面子。于是乎我想到很多请客接客场合,为了体现主人的热情好客往往会说到:“一定要去呀,不去看不起哟!”之类的话题。但我们这里这句客套话说出来就不是这个意思啦,你听我讲一个故事:我们这里一些年轻人大都喜欢“打平伙”,没事找理由你请我我请你的搓一顿,也体现生活水平的提高嘛!某君就是在你来我往中轮到他坐庄请客啦。虽心有不甘但好面子,也去请大家,请客嘛,当然需要接客啦,于是乎,每一位受邀客人接到这样的特殊邀请:“请你明天到我家吃饭啊,务必赏光,不去看不起……”你看你看,请客的主人是多么的实在,“不去看不起”,但是,各位,后面一句话,你还没有听完,有人要是接着问下去:“去了怎么样呢?”“去了,去了就是好吃呀”得啦,“某人请的客,不去看不起,去了是好吃!”成了一句经典名言,结果是大家伙都不会因为这句话而不去赴宴的,而且都非常积极,某君当然是万分心痛受人“宰割”一顿啦。朋友间这么开玩笑也没什么,但这一句话不能随便用在别的请客场合,否则得罪人也。
请 客(二)
一般情况下,朋友间“打平伙”时客人数很不好把握,究其原因,主要大家之间很随意。打酒买菜的时候见到的熟人朋友太多,大家都盯着你的酒瓶,心里大多在犯嘀咕:你小子家里有什么喜事今天弄这么多酒呀菜的,咋不跟我们哥们打招呼?中国人要面子,朋友之间要体现一个热情豪爽,见面只好打招呼:“吃了没有,没吃,到我家来喝一口”碰到的酒友也是相当的不客气啦,喝一口就喝一口,一点不客气,说来就来啦。所以最初请的客人不多,等到开饭时才发觉原定6人,来了13人的事情太多啦。这就应了请客的一句俗语:暂坐十三,来了再添。有次某君冬天请客在家里吃火锅,已经一大屋子酒友,大家准备伸筷开吃时,又望见一熟人赵君朝这边来,不打招呼也太对人家不住啦,某君大声问候:“吃了没有?”“吃过啦。”“吃过就好,吃过就好。”赵君不明白什么意思,某君心里清楚,其实你没吃我这里也挤不下啦。但还要面子呀,“加一点怎么样?”“不啦不啦。”阿弥陀佛,总算一块石头落地。但还有绝的,不巧张君凑巧感到,毫不客气应声入座。某君掌厨的嘀咕:糟糕,又来一位,没有准备那么多菜咋办?某君当即对掌厨的发出最经典指示:“再加一位也没关系,不要慌,火锅嘛,多加瓢水!”我晕—————
请 客(三)
中国人见面问候的第一句话就是:“吃了吗?”由此可见,我们之间最关心的是温饱问题。而在国外,见面的一句话是“goodmorning”
或“how are you”之类,见面就问好。早就听说中西文化之间的区别:一中国留学生与外国朋友见面随便邀请了一下:中午到我家吃饭。自己说着就忘了,谁知人家本来就对中国饭菜垂涎已久,中午时分西装革领全家到你家准时赴宴,敲开你家房门,你还一边吃着方便面一边一脸雾水的问:你们来干嘛?这就是国情不同体现的文化氛围的不同而产生的尴尬局面。在中国,见面邀请吃饭的随时可以听见,不过说的是无心之话,听的也不必当真,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明白这只是客套话而已。偏偏某君身上发生的一次对话让人啼笑皆非。事情是这样的:李君在家门口经常碰到上班的王君,见面打招呼:“吃了嘛?”“吃啦。”这很正常的。可是这位李君一定要体现出超出别人的客气:“看你看你,怎么不到我家来吃!”这也是客套话,但听得人心里舒服呀!不过王君依然笑笑而已不会当真的。怪就怪在王君经常在家门口碰到李君。而李君天天给王君打招呼,也没有什么新词,而且“看你看你,怎么不到我家来吃!”这句话的意思好像王君不给李君面子似的。这样过了一个月左右,故事发生了。还是上班经过李君门口,李君热情打招呼:“吃了没有?”今天王君突然心血来潮,变了一句:“没吃呀!”心里想,我看你怎么办?谁知李君连想都没有想,脱口而出:“没吃?没吃怎么还不回家去吃呀!”我再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