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急匆匆开完半年工作会,忙不迭组织外出考察参观,方案基本敲定,程序履行完毕,去哪里却是发了愁。这聒噪的天侯,到哪里都免不了一阵汗流浃背,湿透衣衫。一日不经意间,发现QQ新闻弹出小窗:我“靠”重庆,凉城利川;时隔不久,又弹出小窗说恩施给市民颁发“凉民证”,顿觉醒悟。我泱泱湖北,历来保守克己,不求闻达,此次竟能将旅游口号整成敏感词,不禁感慨恩施州的旅游局长真是人才呀!那行,就剑指恩施,兵发利川。哥们,我们就是奔着敏感词去的。
周日赴武汉入旅行团后,坐当日火车赴恩施。火车就是穿行在著名的宜万铁路上。之所以说著名,是因为很早就听说宜万铁路是修了停、停了修。由宜昌溯长江而上,入四川盆地,有武陵山、大巴山脉斜贯其中,也成就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里的山区,皆是喀斯特地貌,由沉积岩构成的险峻山脉与峡谷,构造不稳,强度不高,地质环境很是脆弱,在架桥穿隧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事故,故而建造极易困难;也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环境,造成了宜万铁路几乎全是由桥梁和隧道构成的,因而也有桥隧博物馆的称号,我们的火车,就是不停的穿隧道,出了隧道过桥梁,过完桥梁又穿隧道。车行在这些桥桥隧隧上,我也不禁想到,湖广填四川时,我们的先人从麻城孝感乡出发,溯长江而上,翻山越岭,涉险闯关,九死一生,方入巴蜀,浩浩荡荡持续上百年,在这一路上,又不知要演绎多少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经典传奇。火车有节奏的撞击着铁轨,就像那偶尔听到的汽笛,回响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间。
早抵恩施,导游接团,草草吃过早餐,就一路飞奔入恩施大峡谷。大巴穿过城区,朝西行驶。还未出城,就见西面崇山峻岭,高耸入云,那云雾,似薄纱,似炊烟,更似那活火山口咝咝喷出的热蒸汽。这种景象很特别,车行山路,海拔越来越高,转过一个山谷,清江一衣带水袒露无遗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清江之清,确实名不虚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这得益于其发源武陵山区,植被保护完好,恩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67%。这让同为湖北省试验区的大别山麻城情何以堪?麻城虽身处大别山中段南麓,可森林覆盖率却只有50%,由于山区石材开发和山区油茶种植,我怀疑这一指标在十年甚至五年之内还能否保持,麻城的山盛产花岗岩、大理石和黄蜡石,某些乡镇、村不计后果、不顾资质、不管环保一窝蜂的上马石材,大小石材厂似一只只贪婪的蚕蛹,疯狂的蚕食着大别山这一片巨大的绿叶,蚕食过后,留下一片片满目疮痍。当然,恩施的植被保护好也有其特定的因素,恩施的山多是喀斯特地貌,沉积岩和石灰岩居多,岩质松软,基本上没有开发的价值。要是恩施也产花岗岩和大理石呢?指不定恩施也会被开的千疮百孔。富含氧离子的清新空气,浅吸一口都让人神清气爽、如痴如醉。随着海拔的升高,云朵已经被我们踩在了脚下。人行白云间,车驰悬崖边。左边是直立高耸的悬崖石壁,右边是深邃万丈的清江峡谷,在这样的路段上司机也丝毫不减速,一阵飞奔。我坐在车的右侧,往窗下一看,不见路面,不见栏杆,仿佛车子腾空,飞行在清江的上空,看得人是心惊胆战、坐立不安。
恩施的山,层层叠叠,直上直下,沉积岩的构造十分明显,远远望去,山就像是先被竖着切了一刀,让靠近河流的部分崩塌掉,露出直立千仞的悬崖,然后横着一层一层的将悬崖切成薄片,叠在一起。这种垂直节理发育的岩层,在千万年的风蚀、水蚀下,形成了奇妙的峡谷、方山、石峰、石墙、石柱等多种地形。这些远古时代的生物,将自己的躯体掩埋在大地的深层,将自己的躯体变为大地的一部分,从而成就了现在的伟岸与永恒。有时想起,人生在世不过数十百年,比起大自然的历史,人类渺小无比,生,不过衣食住行,死,不过青烟尘土,终归自然。家财万贯与贫苦潦倒,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无谓永恒,都是自然历史中一名匆匆的路人甲,一个卑微渺小的生物。所谓梦想、所谓前程、所谓金钱,在一个大的历史和时空背景下,竟显得尤为可笑!追求永恒,倒不如那些远古时代的浮游生物聪明,石化成大地的一部分,这就是它们的永恒了。
恩施大峡谷景区倒也普通,没甚特别,一路凉风习习,甚是清爽,在这三伏天能有这样的境地,倒不失为一处避暑处所,无怪乎恩施要给市民发凉民证,情有可原!穿山过谷,一路到发现一样很有趣的东西,竹背篓。土家人,无论男女老少,或行路,或赶集,人人都背一个编制精美的背篓,即使在恩施市区也很常见,晚上逛超市,惊见几位恩施幺妹身背背篓逛商场,我的个天,顿时有时空穿越之感。背篓,是适应这一特殊气候条件下的生活物品,古时土家人上山,山路崎岖,有时甚至是在没路的山坡探索爬行,务必四肢并用,方可前进,这样背篓就很好的将手解放了出来。这些背篓,用竹篾编成,轻巧坚固,美观大方。土家人对竹子似乎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将竹子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竹子能盖土家吊脚楼,能编成精美的背篓,还能酿酒。用竹筒酿的酒,就叫竹筒酒。它是将酿好的苞谷酒,在春季时期注入到竹笋中去,待竹笋长成竹子,再砍来破竹大饮,竹的清香与酒的醇香交汇融合,甚是特别。在大峡谷景区时,听到一声甜美的叫卖声:“买竹筒酒送小幺妹。”幺妹是土家人对年轻女孩子的称呼,我一下就被吸引了,咦?还有这等好事?我不怀好意的急忙走到跟前,一看,那买竹筒酒送的小幺妹竟然是一个很小的布娃娃!尼玛,坑爹呀!
凡是来恩施利川的游客,都会选择去腾龙洞。利川盛夏时节平均气温只有28度左右,而腾龙洞常年恒温只有13度。腾龙洞是喀斯特地貌奉献给人类的绝美回馈。清江在利川城里逶迤而行,划了几道漂亮的孤线以后突然悄然出城,而刚一出城,一离开城区的那块盆地般的平坝,马上就遇到了一圈山。四周都是山,别无他途,她徘徊、寻觅了一阵之后,忽地从腾龙洞所在位置一个猛子钻入地下,潜行四五十里,然后再冒出来吸一口气。这一口气一憋,等到再出来,竟然到了邻近的恩施市。因此,腾龙洞的开凿者就是温柔妩媚、奔腾不息的清江水。我们可以想象,远古时,清江江水流到这里,面临四面紧逼的高山,清江在这里愤怒、苦恼、挣扎、拼搏,不停地撞击这阻拦自己前行的大山,功夫不负有心人,竟然在山体中撞出这样一条通道。这张开大口的洞道,雄辩地证明着清江开山劈岳的伟力。洞口又称卧龙吞江,那嗜水的洞口,将清江水全部吞咽下去,清江在流进洞之前,陡然落差10余米,形成巨大的瀑布景观,水击岩石,白沫四溅,势不可挡,想那温柔清冽的清江,竟也有勇猛暴躁的一面,洞壁的吊索桥不甚固定,摇摇晃晃,真害怕跌进洞内暗河,随着水流穿行地下几十公里,甚是恐怖!洞内凉风阵阵,大的几乎要将帽子吹掉,而且风都是由洞深处向外吹,含杂着浓浓的水汽和地底深处的幽凉,让人不禁寒颤不断,虽然导游已经提醒过洞内温度很低,进洞需要披大衣。我想我是胖子向来不怕冷,况且又是三伏天,怎会冷成那样呢?现在想来,确实不假。三伏天,能有被冻的感受,还是很特别的。
山川地势,养育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这里是土家人的家园,曾经土家人的先祖巴人遍布长江中游,后楚国崛起,经过长年的战争,将土家人挤压到了宜昌上游,这些在自然条件更加恶劣的地方创造文明的民族,更加值得尊敬,更加值得传诵。因为华夏族占据中原,各少数民族被迁蛮荒之地,开疆拓土,建国立邦,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明,共同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疆域,基于此,汉族,亦或是中华民族更应该感谢这些少数民族。
两天行程,紧凑而又轻松,但从鄂东的大别山区出来,能到鄂西生态圈中走上一遭,也是幸之有幸的,一行下来,且行且思,云之无物,随想随写,感觉旅行有所收获即可,剩下的,浮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