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麻城文学 > 正文

杏花村的故事

来源:麻城新闻网 | 2017-08-16

杏花村的故事

麻城职教集团  樱子
深秋,寒风凛冽,纤陌纵横,荆棘丛生,怪石嶙立。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一条凹凸不平的羊肠小道,照亮了掩藏在大江边那深深皱褶里的黄州,照亮了一支头发枯蓬、衣着破旧、面带疲惫的骑行队伍,也照亮了一位衣着朴素大踏步前行的高大英俊的领路者一一苏轼。想想自己从家乡眉州到京城应试一举而夺魁,再到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被贬到楚地黄州。面对此时此景,报国壮志,思家情怀等一齐涌上心头。
 目的地就在眼前,苏轼终于松了一口气。停下车,走进旷野,他发现风柔和了许多;环视群山,山草枯黄;凝视大江,波涛翻滚;张望四野,稻浪翻卷。他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爹,我们已在这住了多年,可此地还不知叫啥呀?”
“记住哈,筷子巷,我们的祖辈就是生活在江西,现在我们逃到这里,那我们就把这里当作家。”
 是哪儿来的父子对话声?苏轼仔细地聆听着,寻找着,他发现离他几米远的稻田里,有两个衣着褴褛的男子正一边收割稻谷,一边谈论着乡情。只听见父亲说乡情是“日暮江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惆怅,乡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念,乡情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期盼……
“哈哈,说得好”。乡情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乡情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喜悦……
“你是?”听到了苏轼的补充,年长者立即问道。
“我是新到黄州上任的团练副使苏轼。”
“你就是文坛领袖欧阳修断定‘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的苏轼’!”
  “在下正是。”    
  “没想到你能来到黄州,黄州地处偏僻,三面环水,北靠山区……”年长者极为真诚地介绍着。
  “难道你们已把此地作为故乡,就把此地叫做筷子巷?”
  “当然。虽然我们身在他乡,心却与家乡近在咫尺。在说了,一个人,不管在哪里,不管面对什么,总要相信未来,相信自己,相信命运在自己手里,境不转心转啊……”

   本来,从京城黑暗的牢狱中遣来荒蛮瘴疠的黄州小城,从此前的皇上恩宠,春风得意到现在的死里逃生,惊恐、孤凄、怨恨一路跟随。年长者的一席话使他的心态渐趋宁静、平和,感受到的是温暖、亲切、信心……

一阵寒暄之后,同病相怜又兴趣相投的两人很快就成了知己,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等我安顿好了之后,杏花村,再见。”

“好,记住,杏花村,再见。”

这时,圆月升上天空,四周一片寂静。苏轼已是满满的信心,兼济天下的思想在他内心跳跃着。

0713-2952794

麻城融媒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上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