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最近港上有关“爱”的文字越来越多,特别是看了武杰连续发送上来的《原谅我的放弃》和《如果你能再说一声爱我》,便产生了想就“爱”这个字眼谈谈自己想法的冲动。
千古之“爱”,千古伤怀。 大到为国为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小至儿女情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千古绝唱,无一不是有关“爱”的题材,印象中也好象也只有“爱”才能传承中外古今之文化。东方文学经典《红楼梦》与西方文学经典《罗米欧与朱丽叶》,无一不记载着叫人肝肠寸断的爱情故事。
“爱”是什么?大的我谈不来,我只想就儿女情怀来谈谈我对“爱”的理解。
“爱”是一个“梦”。一个连自己也无法主宰的梦。有的甚至是从少年开始,由于某一刻骨铭心的事件,某一叫人心悦的人物,亦或某一与自己长期相处的伙伴,甚而是某一打动过自己心灵的影片主角。于是,在少年的心中,便有了一个朦朦胧胧的追求,便有了一个似是而是的定格,再后来慢慢变迁为一个根深蒂固地影象,深深地埋藏在心间,不弃不离,常常梦见,久而久之,便莫名地成了自己心中的梦想,成了自己追求的目标。等到“谈情说爱”之时,这一梦想,这一追求,便无意识地成了寻找自己心中所“爱”的坐标。
然而,芸芸众生中,最终能够寻求到自己心中梦想的人毕竟太少太少,更何况,少年时候的梦想是纯粹的“天蓝”亦或“淡紫”,可现实生活需要的是缤纷。故此,就算我们少而少之的人寻到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可那青少年时期带有很多不成熟色彩的“理想”并不都是适合自己。况且我们追梦的时间太长,我们心灵的等待太久,我们寄予的期望也就更深。等到历尽艰辛终于寻到的那一天,也许蓦然回首,那人却并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所“爱”。
故此,真正的能够寻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又与现实生活不相矛盾的“爱”是少而又少了。于是,一些“爱”的执着者们,便又变着法子折腾起自己那颗娇嫩柔弱的“心”来,便又再次踏上了寻求“真爱”之路,再次开始了新的“伤感”之旅,于是,一幕幕美妙绝伦的人间悲喜剧就这样上演了。
“爱”是一个“结”。一个谁也无法解开的缘结。或许一个人恋着你一世,你却没有一丁点感觉;或许你深深地眷恋着一个人,渴盼着他的每一个言语,期待着他的每一个眼神,关注着他的每一个细节,你因他的喜而喜,你因他的痛而痛,你因他的欢笑而欢笑,你因他的伤悲而伤悲。而他,却对你熟视无睹。
“爱”是一个“愚”。一个明知顾犯的笨愚。明明知道爱的痛苦,明明清楚爱的艰难,明明懂得爱的无奈,明明什么都懂,可就是要那么愚蠢的、固执的、幸福的、伤心的、寂寞的爱得死去活来。有首歌里是这么唱的:“不因寂寞而爱着,而因爱着而寂寞。”
“爱”是一个“痛”。一种刻骨铭心地剧痛。一直以来,我从没有注意到“爱”的前面有个“痛”。总是错误地把 “痛爱”二字只当成一个“爱”字来理解。如今细细品来,原来在得到“爱”字之前是一定要那么刨心剜肝地“痛”过一回的。“痛爱”一词,也许是在提醒我们“爱”来得太艰难,也许是在警示我们只有经受得“痛”的煎熬才能得到“真爱”。
“爱”是一个“病”。一种只有心才能治好心的病。不知什么时候是读到过国外哪位哲学家的一句名言:“爱是一种不正常,爱是一种病。”想想真的是很有道理,看看古往今来的多少的文人墨客,多少的英雄豪杰,多少的才子佳人,为“爱”而执着,被“爱”所折磨。
“爱”是一个“美”。“彩碟翩翩久徘徊,千古传诵人人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古老的韵律给我们展现的是一种震撼心灵的凄美;“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越这红尘永相随。”现代流行音乐给我们展示的是一种令人陶醉的完美。
“痛快去爱,痛快去痛,痛快去悲伤,痛快去感动。”真羡慕唱这首歌的那三个小女孩,只是不知道生活中她们是否真的这么去对待“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