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李明和他的诗歌印象
李明,1956年生于麻城。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黄冈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麻城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记实文学《风雷陈再道》,诗集《心旅》、《李明诗选》、《学步》等。曾获东方诗学诗歌创作金奖、中国最佳乡土诗歌奖、首届黄冈文艺奖。
当作家难。先当行政干部,再改行当作家更难。在我身边,让我十分敬佩的有武汉市委纪委书记车延高,他一边从政,一边当诗人。再就是麻城市作协主席李明。从政到从文,需要勇气和才气。用李明的话说,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政只是一时,从文才是他的一辈子。所以,他把诗歌当作“红苕”种在泥土里。
李明和我都是通过参加水利建设然后参加工作的。他先在公安系统当干警,上过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作家班,为后来从文打下了基础。接着在两个乡镇当“一把手”十几余年。在他从政期间,什么先进都当过,唯独计划生育靠后。为此,他曾一度被打入“冷宫”。
是诗歌给李明增添了生活的力量。在那段难耐的日子,有人问他怎样打发时光,他十分幽默地说:“我的消遣方式,是封闭自己/把心情拼凑成一些叫做诗的句子/妻子不以为然,常唠叨/什么年代了/还关着门做孔夫子/涂鸦一些枯燥乏味的东西有啥用/你看人家打牌/多生动多刺激//其实,写诗和打牌是一回事/都是一种拼凑手艺/就像木匠和泥匠/写诗是把一个个方块字/拼凑成长短句,然后发表……”诗人没有被生活撂倒,他不但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文学立场,而且从这个世界和立场去理解别人和自己,悟出人生的道理和艺术使命。写出了《进城》、《雨中》、《在2233次列车上》、《姐姐从乡下来》等优秀诗篇,并在《人民文学》、《诗刊》、《文艺报》等刊物上发表。
是生活给李明诗歌的方向。在全国的一次乡土诗歌研讨会上,许多诗人就平民化的诗歌写作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让平民生活通过充满调侃意味的叙述表现出来,用极其简炼的语言描画出平民的生活现状,使诗歌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具魅力。不难看出李明的《心旅》、《李明诗选》、《学步》等诗集,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创作的方向,为平民写,写平民,让平民看,弘扬起一种可贵的平民精神。如《修路工》:“把凸处刨平/把凹处填平/一生拼搏寒暑/摆平了一道道不平/我真希望,世间/多一些修路的人”。又如《雨中》:“秋雨哗哗啦啦下个不停/把城市雨得冷清//一辆拉着专修屋顶漏雨招牌的农用车/停靠在金桥大道一隅……最终几个专修屋顶漏雨的人/还是被雨淋得似落汤鸡”。诗歌研讨会上,一位来自农村的诗歌爱好者说,李明的诗,我们就是爱读。如《柴油机》这首小诗:“不作为,是因为没有油水/要作为,就得打点油水//只要有油水/就有所作为//给油水多少/就作为多少”。作者诗意批评和讽刺官场上的腐败行为。他的作品,就像我们种在地里的红苕,生可吃,熟可吃。既解渴,又解饿。
说到红苕,我和李明都有同感。朴实无华,人见人爱。诗歌应该和红苕一样,始终保持自己的品质。也许这是我们乡土诗人最后的操守。
而今的李明,从市编制办主任退下来,不负众望,干起了《杏花村诗词》、《龟峰山文学》、《创业麻城》等三个刊物的主编,挑起了市作协主席的重担。用他的话说,“昨天改非,今天复出”。他精心组织,先后主办了“走进李家河”、“诗意澄湖鱼水情”、“清远山庄金秋笔会”、“龟峰山采风”等10余次大型诗歌创作活动,还为麻城争创“中华诗词之乡”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诗务”繁忙,他个人的创作一直没有丢下,茶余饭后,他经常拿出新作和我们一起探讨。《东坡赤壁诗词》2012年第1期“诗人看台”栏目,以头条位置大篇幅推出了李明的田园诗作品,并誉其为“新田园诗人”,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东坡赤壁诗词》编委会常务副主任雷于怀给予了高度评价。正如李明所言,他出生农村,热爱农村,是家乡的山水田园萌动了他的诗情,成为创作永远不竭的源泉。田园之美、田园之苦、田园之乐常常跳跃于他的笔端,构成了他诗歌的骨肉和灵魂。
没错,我们看到他,就像看到红苕一样亲切。无疑,我对把诗歌当作“红苕”来种的人充满了敬意。
(熊明修,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理事、委员,黄冈市作协副主席,麻城市文联、作协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