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易经》分为三大家:医理、命理、地理。《易经》即阴阳五行,医理学家的说法:“辩证”,“望而知之谓之神,问而知之谓之圣”。中国最早的医学归源于道医,道医分为医学调理、道教养生、禅宗修炼三种,就在于它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上的,它把人体这一“小天地”作为客观整体加以研究,并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从而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其相互生克制约的关系。
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代表人体五大系统的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骼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其统一的机能活动。
第一节 五脏的作用
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它的共同生理特点是互帮互助为精、气、神。通过五脏与形体诸窍的联系,五脏与精神情志的关系,来维持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与协调。
一、 心
心位于胸腔膈膜之上,圆而尖长,尖端朝下,有心包护卫于外。
心乃神之居,脉之宗,血之主,“五行属丁火”,对生命活动起主宰作用,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心的主要作用有二:一主血脉,二主神志。
(一)心主血脉
心脏、血液和脉构成了人体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通过脉道输送到全身,濡养人的机体。
如果把血液比作自来水,脉比作管道,那么心脏就形同升压的水泵。自来水要输送到千家万户一要有足够的水量,二要管道畅通,三要水泵有一定的压力。同样,血液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心脏的正常搏动力-------心气(力)、血液的充盈,以及脉道的畅通。
如果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畅,轻则出现面色无光,重则出现面色干枯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等症状。
(二)心主神志
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精神情志与思维活动虽是大脑的功能,但全身整体的生理功能,都统率于五脏的生理活动,所以大脑的生理功能,有赖于五脏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反过来,人的情志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的精神活动归属于五脏,更主要归属于心,《内经》说:“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藏于神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
心主神志,这一生理功能若正常,则思路清晰,反应敏锐,精神抖擞;若异常,则会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清、言语谵狂,或反应迟钝、健忘、萎靡不振,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等病症。
另外,心在五志为喜,它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的“喜”有关。常言道:“笑一笑,百年少。”喜乐有益于心脏。但又忌心主神志功能过亢或不及。过亢,则使人嬉笑不止;不及,又使人多愁善感。因此,不仅大喜过忧伤,悲忧恐惧也会伤心。
心在液为汗,因汗味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同源,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汗为心之液。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由于舌面血管非常丰富,并且专主味觉和语言,因此从舌质色泽、味觉、语言方面可察明气血运行和心的功能正常与否。若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清晰,柔软灵活,嗅觉灵敏,语言流利,否则,如心的阳气衰,则舌质淡白胖嫩;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心火上炎,则舌红甚至生疮;心血淤阻,则舌暗紫或有瘀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舌卷、舌强、哑语或失语等。
心其华在内,面部的色泽变化,是反映心的功能正常与否的“晴雨表”。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有光;若心气不足,则面色紫白、晦滞;血虚则面色无光;血瘀则面色青紫。
二、 肺
肺位于胸腔最高处,左右各一。
肺乃魄之处,气之主,“五行属辛金”,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调通水道,朝百脉而主调节,以辅助心脏调节气血运行。
(一)肺主气,司呼吸
一方面,肺主一身之气,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全身之气,特别是宗气,主要依赖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产生。同时,肺有节律的一吸一呼,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肺主呼吸之气,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着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作。
(二)肺主宣发肃降
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过程,称之为“宣发”。其作用有三: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传输的津液和水谷精气,布散全身处达于皮毛;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使其洁净。
肺的宣发与肃降是对立统一的,他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又互相影响。
(三)调通水道
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调节作用,比如汗液、尿液的排泄,所以说“肺主行水”。
(四)朝百脉,主调节
肺朝百脉,意即全身血液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在肺的呼吸作用下,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传布全身。
肺主调节,即是指肺的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另外,肺在五志为忧,肺虚时,面对红尘中的非良性刺激,易非忧伤怀;反之,莫名悲忧也易伤肺。
肺在泪为涕,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
肺在窍为鼻,鼻喉乃呼吸之门户。肺气和,呼吸利,则嗅觉灵敏,声音洪亮;否 则鼻塞、流涕、喉痒、音哑等。
三、 脾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它与胃互为表里,“五行属己土”,是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它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
(一)脾主运化
脾具有把饮食化为精微,并把精微物质“灌溉四旁”和布散全身的生理功能。它一方面为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使机体得到充分的营养;另一方面,对被吸收的水分精微中的多余水分,及时输送至肺和肾,通过二者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二)脾主升清
脾气的运行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故曰:“脾气主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在脾的升清功能作用下,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以化生气血,从而营养全身。若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就无源可寻。
(三)脾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经络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气的固摄功能减退而导致出血。
另外,脾在五志为思,思过度必然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导致气滞和气结。
脾在液为尿,若脾胃不和,则易导致尿液急剧分泌。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此乃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四肢之故也。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而口唇的色泽,与气血充盈与否有关。
四、 肝
肝位于腹部横膈膜之下,右肋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五行属乙木”,主动与升,肝胆相表里。
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和藏血。
(一)肝主疏泄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调节作用。机体的肝腑、经络、器官等活动,以及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二、促进脾胃的运化。因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的一个重要条件。三、条畅情志。因为情志影响气机的条畅。而气机的条畅全赖于肝。
(二)肝主藏血
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内必须储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同时,它对人体各部分,特别是外周血量的分配,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另外,肝在五志为怒,怒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故怒则伤肝;反之,肝的阴血不足,阳气升泄太过,也使人易怒。
肝在液为泪,因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之故。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的盛衰,直接体现在爪甲色彩的荣枯。
肝开窍于目。肝之经络上联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
五、 肾
肾位于腰部脊椎两旁,左右各一,左肾主管于两肾,右肾主管命门,此乃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
肾在“五行属癸水”,与膀胱互为表里。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
(一)肾藏精,主生长、生育与生殖
肾对精气的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发挥应有的生理效应,而不使精气无故流失,以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育能力。
精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之本”,即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二为“后天之精”,即来源于饮食营养物质,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精气。肾中精气是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肾主水
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肾主纳气
肾有摄纳肺所吸入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才能保证体内外气体交换的正常。另外,肾在五志为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的惊恐会对机体的气机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
肾在液为唾。唾乃口津,为肾精所化。
肾在体内,主骨生髓,其华在发、骨及髓,牙齿全赖肾中精气所充养,毛发的荣枯,直接反应了肾中精气及血液盛衰状况。
肾开窍于耳与二阴,听觉的灵敏与肾中精气有密切关系,而肛门的排泄,与生殖器的生殖能力,均与肾的功能有关联。
第二节 六腑的功用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总称六腑,它是以传统饮食为主,其生理特点是以降为顺,以通为用。
一、胆
胆“五行属甲木”,居于六腑之首,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肝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互为表里。
胆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和排泄胆汁,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生,味苦,色黄绿,它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二、胃
胃“五行属戊土”,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面部分称为上脘,包括喷门(胃之上口);中间部分称为中脘,即胃体部位;下面部分称为下脘,包括幽门(小肠的上口)。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容纳于胃中的水谷,经胃的初步消化后,下传于小肠,其精微经脾之运化而营养全身。
(二)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三)脾主升,胃主降,经胃腐熟的食物,必须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并将小肠内的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
三、小肠
小肠“五行属丙火”,位于腹中,其上口幽门处,与胃之下口相连,下口在阑门处,与大肠上口相接。它与心有经络互相络属,故互为表里。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一)主受剩和化物
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必须在小肠内有足够时间停留进一步消化吸收,将水谷化为精微。
(二)泌别清浊
小肠将水谷精微吸收,在吸收的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液,把食物残渣输向大肠。
四、大肠
大肠“五行属庚金”,也居腹中,上口在阑门处紧连小肠,下端紧接肛门,与肺有经脉互相络属,而互为表里。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槽。它再吸收食物残渣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五、膀胱
膀胱“五行属壬水”,位于小腹中央,为储尿的器官。它与肾直接相通,又有经络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尿和排尿。津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化为尿液,下输于膀胱。
六、三焦
三焦“五行属丙火”,分上焦、中焦、下焦,分布于胸腔的一个大腑。“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隔而布胸中”将横隔以上的胸部称为上焦;中焦部位是指横隔以下,肚脐以上的上腹部;下焦部位是指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大小肠、肾、膀胱等。
(一)通行元气
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总之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人体的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
(二)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肠、肾、膀胱等许多脏腑协调作用而完成的,但水液的升降出入,必须以三焦胃为通道。
第三节 肾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古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都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的生克制化的运动变化而形成的。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人体脏腑既可以用五行生克来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互为表里的关系。现着重谈谈肾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一、心与肾
心位于上,属阳,为天,在五行属火;肾位于下,属阴,为地,五行属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泰,万物始生;心火下降于肾,肾水上升于心,“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否则,若水火失济,心肾不交,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凝聚,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病理表现。
二、肺与肾
肾为主水之脏,肺为“水上之源”,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的蒸腾气化,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故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的呼吸有赖于肾的纳气作用来协调,肾气充盈,吸入之气方能经肺的肃降而下纳于肾,故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另外,肺、肾之间的阴液也是互相滋生的,若肺阴虚可损及于肾阴,肾阴虚则不能上滋肺阴,故肺肾虚常相并出现。
三、肝与肾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盈,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故曰: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肝肾同源”。
另外,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之间的关系失调,也影响女子月经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
肝肾阴阳相互制约,协调平衡,如肾阴不足可引起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阴不足,可导致肾阴亏虚而相火上亢,反之,虚火太盛,也可耗肾阴,导致肾阴不足。
四、脾与肾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精微,必须借助肾阳的温煦,故曰:“脾阳根本于肾阳”;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
五、膀胱与肾
膀胱与肾互为表里关系,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肾气充盈,则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从而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
麻城市白果楼子村药王冲王叔和第六十四世孙后裔王文广,长期从事疑难杂症和痼疾的治疗,现在阎家河镇卫生院国医堂。(阎家河镇卫生院王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