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勇敢、能干的家庭主妇,她一辈子囿于厨房家庭,为三个子女为整个家庭操劳一生,从未停息。
母亲很能干,家里的大小事务,样样拿手,父亲做工,总是工具材料满屋,在母亲的鞭策管理下,家里却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平时除了做家务,缝缝补补,其他很多事情母亲也很在行。母亲很好学,在操持家务的间隙,还学会了很多手工。从小到大我们兄妹三个穿的毛衣都是她亲手织的,各种花色,样式,有的是自己设计,有些是她看了别人穿觉得好看,自己问了针法,回来就可以原样织出来。偶尔还会搭配不同的颜色,加以创新。我们每次穿着她织的毛衣出去,别人都会夸赞好看还会问是哪里买的。
除了织毛衣,衣服的缝缝补补、改大改小,纳鞋底,做暖鞋,母亲样样精通。有一段时间,街上到处流行勾线包包,母亲也学着做,买了一些塑料格子底片,自己配色,勾花,勾成各种颜色花纹的包包。她的手艺一度在我们那一带名噪一时,许多人都寻访着过来购买。她越发沉醉其中,勾了一批又一批,大的小的,手提肩背斜挎,一是欣喜于自己的所造之美,二是也为能为家庭额外创收而价值感倍增。于是每天俯首作业,生生在几个月里就落下了严重颈椎。后来在家里人极力反对和自己身体确实难扛的情况下才停止。
母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虽然家里条件不好,可是看见穷苦的人,总是忍不住要帮忙。母亲总是跟我们说:“虽然我们条件艰苦一点,但是比起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来说,他们更可怜更需要帮助。”所以每次遇到乞丐上门乞讨,母亲总要将家里的饭菜盛一大碗给他们吃,或者把家里的干粮送给他们。在我们小时候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能有食物的馈赠已是大方,而那个时候的乞丐也都是真的穷、饿,他们总是感恩戴德的接过受赠之物并连连表示谢谢。不像现在的很多乞丐,假装疾病贫穷,乞讨除了现金,什么都不要。
有时候,邻居家里有什么困难,母亲也总是主动去帮忙。平时在家门口或者路上,见了邻居街坊就会主动打招呼。她和善,健谈,性格开朗,所以我们搬家两次,很快左邻右舍的乃至整条街的都会认识她,而且所有人在提起她的时候都会说她是个热心肠的好人。在她的耳濡目染下,从小我也十分的热心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拉货的人推着板车艰难上坡,我就会在后面偷偷帮忙推车;遇到老人摔跤也会主动去扶起来,有时候看到有人抱着很重的行李,会帮着托举。只要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就会伸出援助之手。不断的做好事让我感觉很快乐,也让我这个小小的人儿的心里充满了能量。
母亲吃苦耐劳,精打细算,很会持家。大家人口开销大,加上父亲长期带队做工,家里工人众多,可母亲总是会精打细算,把日子过得稍稍有余。父亲天性随和凡事大意,一切家庭开支都是母亲计划安排。母亲总会在生活费完全用完之前,用一些方式提醒父亲明天该交生活费了。小时候有一次吃晚饭,母亲迟迟不开饭,我听他跟父亲说:“今天还吃什么饭呀,明天全家就要啃筷子头了。”暗示家里要断粮了。虽然偶尔我也会觉得母亲对父亲好像是有些过于严厉了,但是看到父亲被母亲呵斥时笑呵呵一点不觉得难受反而乐在其中的样子,我想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相处模式吧。况且父亲天性散漫做事没有规划,也确实需要母亲的鞭策约束。回头想想,如若不是母亲的鞭策,我们家不可能从山沟沟里搬到小镇上,更不可能从镇上又搬到城里。母亲倾尽一生,将我们全家“裹挟”带到了更好更高的平台。她有想法,有毅力,想做的事,咬牙吃苦,鞭策鼓励,鼓动全家团结一致去做,而也正是母亲的坚持,三个孩子全部转学过来,一家人慢慢地在城里站稳了脚跟,慢慢地过上了高一点物质水平的生活。而过了开始最苦的日子,甜的才缓缓而来。我依然记得我家做房子欠的债到我十几岁才全部还清,还清的那一天母亲做了满满一桌子菜,很开心的说一家人要好好庆祝一下,终于不用过欠着债的日子了,终于可以没有压力和负担的生活了。虽然生活仍是艰苦,较之刚开始却已是豁然开朗,充满了光明。而在母亲的眼里,这已然就是幸福的开始。
母亲的乐观、坚毅,时刻感染着我,她言出必行,行必果。
高中的时候,读书压力很大,学校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每次月假回家跟母亲抱怨,她总是安慰我说:“再苦再累死得了人吗?你只要想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坚持下去了,就过去了。”她还在我的日记本上留言鼓励我,回到学校我看到本子上的第一句话就情不自禁泪流满面,那是她第一次也是这辈子唯一一次亲口跟我“说”的“我爱你”,她还给予我努力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
后来到了高三,母亲来镇上陪读,支持我的最后冲刺。我们为了近便在学校出口处不远的地方租了一个瓦房,50块钱一个月,房子老化,年久失修,每到下雨天客厅漏水,地面很潮。晚上睡觉梁上还有老鼠吱吱叫着爬来爬去。我特别害怕,夜晚总是把母亲抱得紧紧的。母亲不害怕,反而安慰我,有她的陪伴,我也在一片聒噪中一日日安然入睡并渐渐对一切习以为常。
母亲毕竟是从小吃过苦的人,总是可以苦中作乐的把苦日子过得开出花来。没多久她就迅速的和附近陪读的一帮家长打成了一片。那时有很多家长从农村过来陪读,都想着在高三的最后一年能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给孩子加加油鼓鼓劲最后助力冲刺一把。她们中有好几个喜欢用绣花来打发孩子上学后的空白时间,母亲也很快加入了他们队伍。她不会画花样,就专门寻访着到当地的小学去找美术老师画样,然后自己买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线和许多的白色底布,我在学校的时间,她就跟那些陪读妈妈一起坐在门口边聊天晒太阳边一针针地绣。陪读的一年时间里,她给我们三兄妹每人都绣了一整套的鸳鸯枕套和门帘。我一直将它们保存在结婚后的陪嫁里偶尔才用,后来她意外离世,我就彻底不再用了,因为舍不得将这最后的纪念给消磨。
很多年后,我大学毕业有一段时间,漂泊不定,迷茫无措,母亲替我担忧情不自禁会感叹说我年少时叛逆不听她的话去读卫校,不然现如今就不会如此苦恼。不久我如愿当了老师,她却也欣慰的笑着说“挺好的,当老师也不错。”其实慢慢的到后来她只是希望我能开心,希望我能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直到现在,我才慢慢明白,正是因为母亲在生活中有目标有想法并且能去坚持去实施的这种生活习惯和办事风格不断感染影响我,让我在因为年少贪玩耽误了学习考学失败的选择关头,拒绝了去读卫校,再三坚持了自己想要上大学的梦想,为自己争取到了复读的机会,后来才有机会上高中,上大学。很多年前也许我并不知道我曾经的坚持意义何在,直到今天,我逐渐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拥有了独立的思想稳定的人生,我才感恩母亲在她的一生里潜移默化所传授给我的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些无形的东西时刻鞭策着我,使我奋进,使我向上,坚持不放弃,追求内心所向往,无所畏惧,无所遗憾。
母亲一生并没有什么名言金句让我去作为家风家训传给后人。她的家教家风,都铺设在所有琐碎的生活里,我们三个子女在她的待人处事的方法里,在她对我们的管教引导里,一点点获得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她的家教,就是——言传身教。
我们三个子女长大以后,并没有功成名就,但是却都是正直善良的。母亲也由原来的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的“恨铁不成钢”的急切严厉到后来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恬淡安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我们的成长安定,母亲对现有生活也渐渐感恩知足。
只可惜在她带大孙子渐入晚年可以开始有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却因意外而离世,她的离开对整个家庭以及对我都是巨大的打击。
我曾一度低迷悲观,梦回千转。三兄妹中因我性格稍叛逆生活多波折,她曾一度担忧于我,可惜直至我工作转换,生活渐趋稳定,她却再也无缘亲见。朋友说,但若她泉下有知定会深感欣慰,我却只遗憾自此再无缘尽孝。然而后来慢慢地我却又靠着她一生里对我的精神塑造与性格影响再度乐观起来。逝者已矣,生者需继续。将思念与不甘藏于心底,照顾好父亲,继续坚强乐观生活,我想是我要做也会是她心中所愿。
现在,我也是一位母亲,在没有母亲陪伴的日子里去慢慢感知做一位合格母亲的艰难与伟大,慢慢地将母亲言传身教给我的正直、善良、勇敢、坚毅,继续言传身教给我的孩子,让他在漫长岁月里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未来成年后,能通过自我努力过上他自己所希望我也祝愿的丰盈的人生。(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