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麻城文学 > 正文

“柏举之战”与“俄乌之战”

来源:麻城新闻网 | 2024-09-04

“柏举之战”与“俄乌之战”

看了这题目,让人颇有风马牛不相及之感。如果联系《孙子兵法》来思考,还真会吓出一身冷汗。

先说说楚国在“柏举之战”中是如何被吴国打得满地找牙的吧。

“柏举之战”是春秋时孙武唯一挂帅指挥的一场战争。他以3万吴军,击败20万楚军,且率军入郢,几乎灭掉楚国。那么,强大的楚国,又是如何败给弱小吴国的呢?

孙子有句名言:“兵者,诡道也。”在攻楚之前,孙子就谋划好了“弱楚”的“诡道”。

所谓“弱楚”就是,把吴国部队分为三军,每次用一军去袭扰楚国边境,采取“你居我扰,你出我退,忽南忽北,出没不定”的战术。这样的袭扰竟长达六年之久,使楚军疲于奔命,国力大减,士气沮丧。更“诡”的是,它让楚国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吴国只不过是“小捣蛋”,犹如蝇蚊扰大象,无奈我何。这就为后来吴军攻占楚都郢城埋下了伏笔。

在楚国漫不经心地应付边界上吴国的“小捣蛋”时,吴国的“伐交”(外交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吴国先是拉拢晋国。楚国是晋国争霸路上的绊脚石,晋国正想联吴抗楚。于是,晋侯派大臣带着一队战车来到吴国,教吴人乘车、御射、列阵,吴军由此学会了车战。吴国经济文化得到了大发展,国家逐渐强大起来。接下来,吴国又暗里与邻国齐、鲁、越搞好关系,巩固后方;还与边界伸入楚国腹地的蔡、唐国结盟,为将突袭到楚国腹地作好铺垫。

阖闾9年9月的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楚军忽然发现,汉水东岸整齐地排列着3万吴国大军,黑压压地窥视着郢都。原来,吴王阖闾以孙武为大将以胞弟夫概为先锋,溯淮水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过桐柏山脉和大别山脉之间的黄岘关、平靖关、武胜关三隘口,出其不意地到达了汉水东岸。

极为惊恐的楚昭王,急忙派令尹囊瓦率20万大军沿汉水南岸排兵布阵迎敌。3万对阵20万,胜负立判,楚王信心满满。让楚王更有诱惑力的是,听说吴王阖闾正在军中。果然,没战几回合,吴军就溃退大别山,楚军穷追不舍。楚军在三战三败之后,折损大半。楚帅尹囊瓦这才感到上了孙武“运动战”的大当。原来,孙武是佯装溃败,再施“弱楚”战略,将轻敌的楚军诱入大别山。随军作战的吴王阖闾,只是孙武用作“诱敌深入”的诱饵。因为大别山山高林密,易守难攻,吴军以逸待劳,将劣势变成优势。在“柏举”(桐柏山与举水间)决战后,吴楚两军势态彻底被扭转。吴军如摧枯拉朽般乘胜前进。楚军则一败涂地,连都城郢城也没能守住,楚昭王仓惶出逃。伍子胥烧了楚王宗庙,掘开楚平王的陵墓,鞭尸三百。

楚国的悲剧,在于没有及时识破吴国所采取的“以迂为直”的弱楚“诡道”,也就是:不直接攻击,而选择迂回“弱敌”的战术打败对手。

再联系眼下的中俄与美西方对垒,颇似当年的吴楚对抗。

美西方深知一口吃不掉中俄,于是采取“以迂为直”的“疲敌战略”。而这一战略,又正在分两步进行着:先是挑起俄乌冲突,“疲俄败俄”,如果“俄乌战争”中俄罗斯遭到彻底失败,然后再集中力量击败中国。

事实上,美西方“疲中耗中”的大战略,早已与俄乌之战并行不悖地进行着:台海问题、朝鲜半岛危机、中菲南海冲突、美日韩三国军事联盟、中印边境问题,这些潜在的威胁,甚至是潜在的战争背后,都有美西方的身影。美西方的战略目的,就是要让中国周边不得安宁,以分散中国建设的注意力,消磨中国国力,遏制中国发展和复兴的速度。这表明美西方对中国早有精准算计,无时无刻不妄图给中国致命一击。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只是历史的重演。敌人在研究《孙子兵法》,我们更应该是祖宗兵法研究的优等生。楚国惨败于“柏举之战”的教训告诉我们:忘战者必亡。在东西方博弈中,不仅要善于“诡道”,而且要善于破解敌之“诡道”;善于“疲敌”,而不被敌人所疲耗。我们只有保持战略定力,发展壮大自己,才能震慑住周边像菲律宾这样的“美国代理”势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使美西方“疲中”的阴谋破产。否则,就会重蹈当年楚国的覆辙。


0713-2952794

麻城融媒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上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