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 “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主题,麻城市残疾人联合会、麻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自强逐梦 助残圆梦】专栏,集中展示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先锋。让我们聆听榜样故事,汲取奋斗力量,共同谱写残健共融、携手圆梦的时代华章!
胡早阳:轮椅上的逐光者 用爱照亮千万家
在麻城市白果镇的山村里走出了一位身高仅1米、体重25公斤的残疾青年,用四十余年光阴书写了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的传奇。他是麻城市肢协副主席胡早阳,从瘫痪在床的病儿到创业先锋,从深山走向深圳,又从深圳反哺家乡,始终心系残疾人,累计帮助百余名残疾人就业。他的故事,是麻城人“自强奋斗”精神的缩影,更是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破茧:从用手爬行到奔跑的逆袭
“命运给我关上一扇门,我偏要凿开一扇窗。”1978年,一岁多的胡早阳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下肢瘫痪的残疾,20岁前从未独自走出过家门。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父母变卖了所有积蓄为他治病,却始终未能让他站立。在被病痛残疾折磨的日子里,他望着窗外的飞鸟,心中种下了“我要读书”的火种。23岁那年,他终于坐进小学教室。为了赶上进度,他每天凌晨4点用双手助力“爬”到学校,课间趴在课桌上自学,周末徒步3公里向老师求教。凭借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他用5年时间完成小学学业,又以优异成绩进入武汉电子技校学习。
胡早阳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奋斗改写人生,技术改变命运。2008年,30岁的胡早阳揣着仅有的500元南下深圳。在宝安电子厂,他从流水线工人做起,白天操作机器,晚上自学,三个月内掌握劳动技术。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竭尽全力完成每一个任务,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赏识。2012年,他创办一家小加工店,四处奔波筹集资金,跑市场拉客源,不断学习管理知识。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和不懈努力,加工店逐渐走上正轨,不仅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还为两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筑梦:从打工仔到公益先锋的蜕变
“我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伞。”在深圳创业期间,胡早阳积极主动加入义工组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和人间大爱。他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联合爱心人士发起爱心助学活动,捐献爱心图书馆,他毫不犹豫地捐助了两个困难残疾家庭孩子完成学业,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他组织“千人寻亲”行动,帮助走失老人与家人团聚;疫情期间,他筹集捐赠抗疫物资支援湖北老家,被深圳市民称为 “轮椅上的抗疫英雄”。
热心公益的胡早阳,积极创业的同时时刻牵挂家乡的残疾人,凝心聚力,义无反顾,反哺家乡展现创业公益先锋担当。2019年,胡早阳回到麻城创办酒店,优先录用残疾人及家庭困难户子女就业。回乡创业,他开办了深圳市天瑞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麻城分公司,创新模式,服务企业财税管理100余家,推广麻城土特产,带动家乡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他还联合深圳麻城商会为顺河镇捐赠6万元防疫物资,为黄土岗镇青年曾亮鑫家庭筹集10万元善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逐光:从个体户到党员代表的使命升华
“共产党员的身份,让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2024年,胡早阳在麻城市白果镇松林村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公益活动,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工作,为贫困家庭出谋划策;关心关爱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陪他们聊天解闷;积极参与村里的环境整治工作,带领村民一起打扫卫生,美化家园,成为了乡亲们心中的榜样和楷模。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乡亲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作为麻城市肢协副主席,胡早阳在残联部门的推动下逐步建立了“残疾人就业信息库”,精准匹配百余名残疾人就业;引入心理咨询团队,为残疾员工开展心理疏导;联合市残联开办特色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服务残疾人就业群体。一件件义举善举得到社会认可,胡早阳先后获得“湖北好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
胡早阳的追光筑梦发光人生,是一部与命运抗争的史诗,更是一首大写的爱之歌。从瘫痪在床到创业先锋,从深山走向深圳,他用残缺的身体诠释了“生命的厚度”;从打工仔到创业先锋,从个体帮扶到系统助残,他以共产党员的担当践行着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齐奔小康”的誓言。正如他所说:“轮椅禁锢的是身体,却锁不住逐光的心。”“未来,我将继续以 ‘轮椅为舟’,在残联大家庭的怀抱中、在扶残助残的道路上破浪前行、发光发热,用大爱照亮更多的困难家庭,让更多残疾人在阳光下绽放笑颜。”(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