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麻城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mczfw@163.com
有人说,脊柱是生命的“顶梁柱”,而他的使命,是用最小的创伤,撑起患者挺直的脊梁。他就是麻城市人民医院引进的高层次博士研究生、骨外科三病区负责人、主任医师刘铖。
技术深耕:用微创之术点亮患者希望
晨光透过手术室的玻璃窗,洒在刘铖博士的侧脸上格外清朗,他身着白大褂,胸前的工牌清晰地写着“主任医师刘铖”。这位脊柱外科医生,手中的椎间孔镜仿佛是他的“第三只手”,以精准的操作守护着无数患者生命的“顶梁柱”。
刘铖的医学之路扎实而坚定。1972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的他,在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后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和307医院的深造,让他在科研与临床的交叉点找到方向。他做过上千例手术,发表10余篇SCI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但真正触动他的,是诊室里被疼痛折磨的身影。“科研的终点不该只是论文,而是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 这一信念推动着他不断探索。
脊柱手术的进化史,是创伤不断缩小的历史。从传统开放手术到显微镜辅助,再到如今的脊柱内镜技术,刘铖和团队始终追求技术精进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钥匙孔手术、单边双通道等技术的应用,让患者术后当天就能下地走路。
“刚开始来麻城,面临方言不通的困难,尤其是坐诊的时候,我想方设法地与本地病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情况渐渐好转。”这是刘铖初来麻城遇到的较大困难。
“在麻城,我曾经做过一台非常复杂的脊柱矫形手术,是和武汉同济的专家一起合作完成的,为患者打了12对螺钉,当看到患者术后正常活动,我非常欣慰。患者眼里的光,就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刘铖坦言。
爱与坚守:夫妻同心共筑医学梦
在麻城,刘铖不仅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收获了与爱人并肩奋斗的幸福。2021年,他和爱人舒翠莉一同被麻城的诚意打动,舒翠莉加入科教科,他扎根骨科,成为众人眼中的“博士夫妻”。“市人民医院的人才公寓、黄冈对军人的优待政策,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刘铖一脸满足地说。
“我们科的年轻医生常调侃我‘撒狗粮都在论文里’,但我知道,真正的浪漫是并肩为同一份事业奋斗——她的支持,是我敢闯技术‘无人区’的底气。”
夫妻二人在实验室讨论病例,成为医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用共同的坚守诠释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
展望未来:让先进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作为科室带头人,刘铖深知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下一步,我们要推动脊柱手术进入‘动力时代’——机械臂辅助、智能化预警等,这些看似科幻的技术正在这里落地。”刘铖信心满满。
每天,他都会带着年轻医生查房,耐心讲解分类诊疗方案,将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后辈。“我更期待的是,把技术标准化推广到基层医院,让麻城乃至周边县城的患者,不再为一场手术跋涉千里。”刘铖的话语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从新疆到麻城,从实验室到手术台,刘铖始终坚守医者初心。“医学的微创,是技术的克制;生命的宏观,是医者的胸怀。” 这位用微创技术守护生命脊梁的白衣天使,故事还在继续,对医学事业的追求永不止步。(郭玲 程帆 王逸帆 喻伊婷)